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营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几个方面:一、师生平等关爱,营造乐学课堂。二、创设现场生活实境,让学生敢干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大胆生活的胆量。三、在语文活动课中“活动”出生活。四、利用媒体资源,使学生从学习内容中认识到科技可改善生活。五、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学会生活。通过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师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懂得自我完善,学会生活。真正的做到了语文课堂也可以有真实的生活化教学。【关键词】平等关爱    乐学课堂    提升胆量     学会生活【正文】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沟通、共同探讨、师生要融为一体……”这一教学模式不是越来越被重视吗?古代中国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老师说了的道理,学生不能质疑,也不会质疑,因为学生们都认为,老师怎么会说错呢?你看,是何等的权威啊!但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教学观念同样也在不断的改变。现社会的老师就不同了,他们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已经转变成为了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是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使学生感觉到一种平等、互助互爱、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我觉得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教会学生怎样去生活。其实语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个过程,一个做人处事的方法。而老师永远是学生指路的明灯,明灯及时的闪耀能让学生走上坦途②……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这样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要做到“共同沟通、探讨”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师生平等关爱,营造乐学课堂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沟通式探讨”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平等沟通的过程中,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沟通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辨论中展现。例如:我在讲授十一册语文《将相和》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互相讨论文中的“将”和“相”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几个故事?理清这层意思后,老师再和学生一同讨论三个故事间的关系。在理清文章线索后体会文中的人物性格,我的本意是让同学们对蔺相如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大全而忘小我、识大体的政治远见,还有他的爱国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到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蔺相如的某些精神在今天不合时宜。”当时大家都一愣,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是他忍让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忍让,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听完他的话,我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识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懂得生活。二、创设现场生活实境,让学生敢干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大胆生活的胆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一堂语文课过得多么的快,多么的有趣,我还想上下去……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为了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课前的导入:在讲授新课前先放影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后讨论“刘备为什么要三请诸葛亮呢?经讨论,各抒己见后得出诸葛亮的智慧无人能及和刘备识用贤才的性格特点。然后导入新课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声势浩大的音乐与配音员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身临其境之中感受到故事的迂回曲折,各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到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的处事方式实在令人佩服。就这样学生进入了情境,激发了兴趣,让他们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使后面的教学就轻松得多了,学生学得也容易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还用愁学生上课不用心吗?这样的课堂训练可以使那些平时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口讷、仪态欠佳、脸红耳赤、忸怩作态的行为表现逐渐消失。还给那些平时敢说但音量低、语音含糊、语句不连贯、辞不达意、缺欠条理的同学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这就是生活呀,老师在不断地制造机会呀,让学生学会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长此的训练,有主见、敢发言的影子还会模糊吗?当然不!

   

三、在语文活动课中“活动”出生活。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模式,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③。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利用媒体资源,使学生从学习内容中认识到科技可改善生活。新课改提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从古到今都以口头语言和文字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改变沉闷式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达到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的目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建桥筑路方面的知识知道甚微,无法想象并了解个中的艰巨性,所以我在上课头五分钟播放从网上下载的造桥、铺路、隧道等交通工程建造过程的资料,了解路、桥、铁路等建造的高要求及技术之高超,不容许有些微的失误,否则后果严重。短短五分钟,利用网上资料就能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与文章有关联的课外知识。这时再用两分钟简单介绍当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对中国政府的欺侮,就连我们国家内部要做的事情,他们也要干预……这样一说,既可以让学生边欣赏我国各式各样路桥的结构美,又能认识建造工程的艰巨,同时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然后结合刚才的认识来学习文章,就可以更容易地体会到詹天佑主特修筑的京张铁路是多么的艰巨的工程,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大啊,这种种都充分地看出他的爱国和杰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又扩阔了一道空间,并懂得自己的疑难可以通过网络解决,学会课外利用,并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向往、探索的举动,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就是培养具有这样生活能力的新一代吗?国家要越强,社会要更兴旺就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创造。五、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学会生活丰富的作文素材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想像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把生活这篇作文写得更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查找资料的学习习惯,学会用多途径去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更好地应对生活。一堂作文课上我选取的是生活素材,我用幻灯投影了《假文盲》,并边介绍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都是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者表扬某些人和事。第二步,借助幻灯指导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完成几道题:1、图上画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的事?2、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3、你从“母子上车处”的牌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第三步,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所思所想进行交流,最后得出公共秩序人人都应遵守,每个人都应有社会公德,人人都应有爱心的道理。最后一步是誊写,把刚才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成为作文。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个过程无形中教育了学生社会公德是应该遵守的,我们应该从小做起,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上,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懂得自我完善,学会生活。真正地做到了语文课堂也可以有真实的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②《小学语文教学》、③《师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浅谈做好个性化识字,让学生乐学、会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