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如何在心理课中参透德育教育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5-07-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无论从体积、重量、还是构造上都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根据实验和调查研究认为,除了天才儿童和低常儿童各占2~3%外,其余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通过对大脑的了解,使他们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对同学们发愤读书的很好动员。

  二、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有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可作为教育的材料,如“种内互助”中的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只图索取与享受,在社会、家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去仇视社会,危害社会。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

  三、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企业工厂辛勤工作的员工,是知名学者教授还是在经济浪潮中呼风唤雨的弄潮儿,都会经历面对挫折的体验,而且有些还是频繁而又长久的痛苦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受挫、失败和成功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认识挫折,正确的对待挫折,以次教育他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毅力。同时,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多么的重要。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逆境,对学生进行耐挫训练和坚韧性格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学会共同生活”。具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从课桌排列看,一律面向老师,从课堂活动看强调的是教师活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缺少相互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