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及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

  1.课堂喧哗

  “课堂热热闹闹、课后风过树梢”,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较大的噪音。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自己发表意见时,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其后果必然是学习效果的低下。此时,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2.时机不当

  有时,我们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3.组内气氛不和谐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异质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都存在差异。

  这一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解决。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但当他们得到他们小组的第一次小组分数后,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慢慢地,他们就会和睦相处了。这也是保持小组相对稳定的意义所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小组的建立

  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然,最常用的就是4人小组。分组时要考虑的有:(1)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2)性别:两男两女。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合作效果更为显著。(3)家庭背景等。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

  2.小组的分工

  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文笔优美者的同学充任“记录员”,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加工;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的同学当“汇报员”,对小组学习结果向外发布信息,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严于律已的学生担任小组纪律监督员的职务,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3.综合评价

  评价的方式有:教师评价、自己评价、生生互评。

  教学过程中,不管时间多么紧,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小组合作的情况。今天哪些事情做的好,哪些事情还有待加强,需要改进。每个小组的观察员要花时间进行观察,活动后与组员一起评价活动的有效性等。教师在每次的活动后要对全班的情况进行总结,给全班以反馈,教师的反馈要尽量具体,使所有学生都知道发生在自己或其他小组的事情,并了解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的内容,“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成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组员的共同期望与目标定向,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这些指导能够极大地消除学生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与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下一篇:浅谈教学中如何善待后进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