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宝鸡市长岭中学 扈 萍

  摘要: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因而,高效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对象,各种方法被人们提出,本文提出“以讲析为主、向以训练为主转化”的基本课堂改革形式。

  关键字: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结构 教育改革 讲议

  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改变了过去只研究教学方法而撇开教学过程结构的做法,把对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研究放到了应有的位置。他们力图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改革为突破口,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教学结构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进一步深化语文教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著名的语文课堂结构模式有:湖北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上海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教学法”、辽宁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此外,今年来,全国各地的教学刊物上介绍了许多的课堂文学结构模式,统观这些课堂教学结构,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读、议、练、讲穿插型,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议、练。这种形式适用于学生已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阶段。(2)多课型单元教学型。把一单元的教材归纳在一起,第一课时上自学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课文,掌握要点和提出问题,第二课时上启发课,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题组,学生或议或练,教师进行小结,并对学生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评讲。这种形式适用于自学能力较强的阶段。(3)整体型。包括“总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总体感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教材,通读全文,粗知课文梗概,把握中心意见,具体分析环节,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揭示各种内在联系,理清作者思路,品评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特色;总结深化环节,系统总结,温读鉴赏,回味课文,加深理解。(4)变序型。其主线是:“突破关键点→理解相关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找出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点进行讲读分析。突破关键点之后,再引导学生理解,重在揭示内在联系。(5)潜伏型。其主线是:“设疑(造成悬念)→释疑(理解研究)。”初读课文,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或者从学生质疑中归结一两个要害问题,引导学生议论,教师不加肯定否定,让学生精读课文,作深入探究。通过读读议议练练寻求正确答案;或由教师作扼要点拨,促使学生深入探究。(6)实践型。以讲练结合为主线,其特点是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通过实践练习,变知识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些方面进行尝试的成果。所谓“最优化”是指这种教学程序、方法和手段,同它的教学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具有最恰当的对应关系。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典型性、参照性和多样性,它是教学原理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或桥梁,能使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经验变得可模仿和操作。从而较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结构,就是为了从教学内部机制上促使语文教学发挥最大的功能,因此研究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课堂教学结构典型模式。总结出这些课堂教学结构的共同特点,对于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市很有意义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性质。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开发学生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中学语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认识。

  改革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逐步“以讲析为主、向以训练为主转化”的崭新课题。

  从哲学角度来看,讲析的主体是教师,学生知识被动的客体:主体→客体是一个单一的传导式的接受系统。作为客体的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无从掌握,从主体到客体之间的中介媒体市“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课本,教师、学生、教材市独立成阵,不可能融为一体。素质好、愿意学的学生可以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吸收理解的程度另当别论),还有一部分学生则由“来不及接受→听不懂不明白→拒绝接受”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堂枯燥的局面。虽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如坠入云雾,不知所云。

  那么“训练”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课堂上有了训练,则完全改变了由教师一人包揽整个教学时间的局面,把被动的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鼓励他们动手动脑。随着训练的进行,单一的传导式的由主体向客体的传授系统就有了反馈;主体、客体双向的流程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活跃起来,有了反馈,那么客体也随之变成主体,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个整体,他们的作用也就变得同等重要;甚而,教师就可以隐退到学生的背后,只起一个点拨,诱导的作用。由此看来,只有有了课堂训练,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因此,讲析与训练的关系式辩证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有能力有机合理地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关于讲析和巡礼啊,已有很多老师发表论文,叹了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我们认为,就讲析而言,叶老有一句至理名言:“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吕淑湘先生也曾论述过要“少而精,少讲、精讲”、“因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讲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关键是怎样才能不使讲得作用变为“负值”。首先,要明确讲析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不是目的。讲市为了辅助学生会学,因此讲得第一要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总结性报告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我们讲析的首要内容应是教授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单元教学中,以四讲课为范例,教会学生应如何分析这种文体的所有文章,从总体上让学生掌握各种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技能。大到语段句群的阅读理解,小到字词句的识记应用,只要掌握了方法,学生就可以游刃有余,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学习了。要想积极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潜能,那就教给他学习的方法吧!

  其次,要把讲析和写作结合起来。“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叶老并且主张“学生能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能合度”。老师在讲析的过程中应该有把课文的精妙与学生的作文联系起来的意识,教学生模仿课文的布局立意,乃至精字妙句的使用,尤其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作品特别注重锤字炼句,这一点是我们的中学生所不注意和欠缺的。学习教材中的文章不是为了分析它的内容结构,而是为了通过这种分析来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所以说教材是一个中介媒体,通过对这一中介媒体的认知,达到使学生能“执笔自度”的目的。而在讲析中应把学生作文的弊病与课文的精妙处结合对照,让学生在感性上有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模仿,有了模仿的写作功底,经过有意识的大量训练,学生做作文定能脱颖而出,故讲析中不要忘了写作,讲析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

  再次,讲析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把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的学生终究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因此,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写作文,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师独特的责任和义务。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鲜明的提出迎接下一代的口号:“学会关心!”不会关心不懂得关心想不到关心,恐怕是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关心和同情意识已经越来越淡漠,这种可怕的现象不能不使为之担忧。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把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以身作则,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更要在讲析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引导,要循循诱导,让学生懂得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训练,是全方位的,听说读写,缺一不可。

  第一,“手”的训练。第二,“口”的训练,即表述的训练。第三,良好习惯的训练。

  主要通过“二三四”来落实素质教育,所谓“二三四”,即“两种课程”、“三个沟通”、“四个步骤”。

  两种课程即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发挥各自的功能,整体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学科课程:通过学科课程的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是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已获得直接经验。 “活动课程在实施全面发展中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活动课程有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主体性精神方面,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语文活动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校内语文活动,二是校外语文活动。

  所谓三个沟通,就是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沟通,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沟通。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封闭教学的局面,使得语文教学长期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割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缺氧病和贫血症。语文教学重视课内学习,忽视了课外活动,限制着学生的各项发展。语文教师孤立的进行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健康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一方面将自身抛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直接造成了学生语文素质的低下,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发差。为彻底消除这种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改革开放,走向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沟通。如学校与文化单位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请知名学者、文化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建筑设施;利用图书馆、文化室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上不规范语文现象进行搜集、评论、纠正活动;组织学生采风搜集整理民歌、民谣、民间传说、对联等。这样,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认识生活,把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统一起来。

  文学社活动是一个学生群众组织,读书会也是一个群众组织。

  一是通过相互联系使学生明确语文学科的地位,消除重理轻文的思想。二是指导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比如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小论文、历史小论文、政治小论文,指导学生办生物手抄报、地理手抄报等。三是吸收其他学科的内容,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如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的教学活动。

  四个步骤即“四步五课型单元教学”。

  现行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这是教材的一个主要特征,我们根据这个特征进行单元教学改革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出“四步五课型单元教学”结构。即:“整体感知,明确目标精讲辐射,自学内化总结反馈,完善结构课外扩展,实践应用”四个基本步骤和与之相配套的“单元起始课、单元教读课、单元自读课、单元总结课、单元实践课”五种基本类型。

  “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精讲辐射、自学内化。”

  “总结反馈、完善结构。”

  “课外拓展、实践应用。”

  “四步五课型单元教学”以其发展学生认识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两个飞跃(由教读到自读得飞跃;由学习知识到实践知识的飞跃)。四步五课型单元教学融听、说、读、写为一炉,把课内课外语文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一个教学单元之中完成了一个小循环,发挥了单元教学结构的整体功能,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型的大结构训练,对完善学生认知有重要作用。

  以上是我们在改革语文教学结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体会和做法,仅供参考。我将继续为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第四轮实验探索语文教学的新结构,优化课堂教学,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努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