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初中生逆反心理剖析及应对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5-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揭示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寻求缓解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为广大班主任老师提供教育支持,最终帮助青年人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字:逆反、生理和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圆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感悟和理解;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与初中生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关;

  初中生情绪体验强烈,且情绪变化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动草率。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 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喜欢探索、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一般,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碰的东西,就越是想碰。即所谓的“禁果逆反”。

  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得到社会认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成人平等以待,遇事民主协商,充分信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转折点,但在多数情况下,成人和社会忽视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初中生会产生自卑、焦虑、敌对的情绪,心理上疏远成人、拒绝成人,心灵的大门紧闭,反抗行为或我行我素的行为日益增加。

  与家庭环境有关;

  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而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爱护,养而不教或重养轻教,使子女从小就很任性,也有的家长对子女粗暴,动辄毒打、辱骂,不跟子女讲道理,不以理服人,无视他们正当的欲望和需求,使子女感到家长不理解他们,不尊重他们。因此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与学校教育有关;

  当代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个性自由,渴望自由、独立、民主。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常常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生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由此,现有的程式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容易引发学生反感,不愿意听教师的道德讲解,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此外,老师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行为进行干涉,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要求过于频繁而又不严格执行,教师的言行不一等等,均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与社会环境有关;

  当代少年生长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令初中生深恶痛绝,但又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孩子们的这种逆反表现;

  1、班主任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明确逆反心理的危害并学会自己调节;

  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及时进行逆反心理的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逆反心理在我们初中阶段最容易发生,因为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同时,使他们明确逆反心理是不可取的,其危害很大,轻则使自己心情不好,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学习成绩,重则影响自己的一生甚至发展到心理变态。教育他们知道,老师和父母都是为了他们好,是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故意与他们作对;要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要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天下可怜父母心!可怜天下教师心啊!”,有哪一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好呢?有哪一个教师不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呢?并教育学生会通过“换位思考”来引导自己的思想,使学生自己调节心理。

  2、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用爱心来感染学生。

  班主任老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用无私的爱心来感化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的种种好,给他们一种信任感。这样,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就很融洽了,他们就不太可能与老师对立了,有什么事或想法都会与老师来沟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正确的疏导。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班主任不能一味地严厉地指责与批评,应当以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挖掘优点少讽刺其缺点;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对待学生要真心实意,要真诚的帮助他们,相信我们老师的真心付出必然会得到学生真心的回报。如果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不会形成,他们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就会形成。

  3、作为班主任,应做好学生家长的家教指导工作。

  许多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有可能是家长不科学的教育形成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把自己小时侯没有实现的理想都强加给自己的孩子,既要孩子学这个,又要孩子学那个,还要给孩子在休息时进行补课,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休息与娱乐,使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身心得不到正确的休息,孩子的思想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感到压力太大,从而对学习与父母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应教育好孩子的家长,要科学地教育。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不要不顾实际,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当然对孩子的爱也不能过度,否则会宠坏他们。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励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并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指导给他们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指导他们阅读或收看一些书籍或节目,从而逐步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素质。

  因此对于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生的“心事”老师也能懂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际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