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课前导学案:问题与对策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编制“课前导学案”是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教师对“课前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不够,导致“课前导学案”文本质量不高,实施效果不佳。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课改深化推进的重要因素,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导学案”设计与使用中的问题

  “课前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不够科学,这是影响和制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核心因素。“课前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生的承受力如何”等几个基本问题,缺乏系统而理性的思考。这是导致“课前导学案”设计与使用不够科学的主要原因。

  2.“课前导学案”的结构不合理。

  有的“课前导学案”将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不加区分,混为一体。有些“课前导学案”以“练习代替预习”,以“检测代替自学”,既没有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也没有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情景设计,纯粹是习题的堆砌,“导学案”变成了“练习卷”。这就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变成了单纯的练习。学生拿到“课前导学案”后,不是首先系统阅读和思考教材内容,而是直接开始做题目,导致了“不看书,就做题,不会做,就抄书,抄不着,就乱写”现象的发生。

  3.“课前导学案”的选题不科学。

  一是题型不科学。如,将填空题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思考题。这种题型,学生可以直接在教材上查抄到答案,甚至连教材内容都不需要完整阅读一遍,就能获得正确答案,根本谈不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搬用陈题旧题。教师不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择或编写题目,而是图方便,直接从参考资料上搬过来。参考资料上的有些题目本身就设计得不够严密,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如果学生手中有同类资料,就会去抄下解题过程,而不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析,其结果是过程与答案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对所学内容是糊里糊涂一知半解的。更可怕的是,这种抄来的正确的过程与答案,给教师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会严重误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是题目的设计脱离了教师还没教,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的实际。课前自主学习是教师教之前的学生独立学习,因此题目应该有基础性、渐进性,尽可能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有些题目难度较大,学生没有能力解答,不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还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热情。

  四是题量太大。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限制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量。太多的题目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阅读、观察、思考等软任务,把时间都用在教师要检查批改的刚性任务上了。

  4.“课前导学案”的使用指导不当。“课前导学案”只有与明确的学习要求,科学的学习指导,严格的监督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缺乏对“课前导学案”使用的指导,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要求不明确,指导不科学,规范不严格也是当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实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课前导学案”效能的对策:

  1.科学设计“课前导学案”文本。

  科学设计“课前导学案”是提高课前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怎样才会有一份高质量的“课前导学案”呢?

  第一,“课前导学案”的设计要着眼于多元化课程目标,遵循适切性、多样性、探究性、系统性原则。

  适切性原则。课前学习的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指向新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与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已有经验等实际情况。课前学习任务太少太简单,就缺乏自主学习的意义。课前学习任务太多太繁杂,加重学生负担,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而马虎应付。

  多样性原则。课前学习的方式要形式多样,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可以指向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内容,穿插布置一些读书自学、材料阅读、社会调查、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原则。课前学习不能只是简单地看书、熟悉知识,而必须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本,在问题思考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产生困惑和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系统性原则。把课前独立学习与课堂互动学习、课后巩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设计,系统安排,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把课前学习与课堂上的问题探究联系起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既要避免重复,又要在重点难点上变换形式有所反复。

  第二,优化“课前导学案”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和课前自主学习检测是“课前导学案”的两大主体部分。它们在学生课前学习中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导学”,为学生研读教材提供指导,后者是“检测”,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信息。优化“课前导学案”的结构,就是在一体设计的基础上把两部分分开编写,分别使用,努力使其功能最大化。

  “课前导学案”的质量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我们必须在“质”上下功夫,在精心设计上下功夫,使“课前导学案”能引导学生由当前的简易预习转向今后的充分预习,引导学生由当前的粗浅学习转向今后的深度学习。为此,“课前导学案”应:①更能引导学生精心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②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文本的能力,理解思考问题的能力;③更能养成静心阅读,专心观察,悉心钻研的学习习惯;④更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归纳问题,设计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课前导学案”的基本功能是“导学”,即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课前导学案”必须有课前学习指导。课前自主学习指导一般应该包括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内容的指导等几方面。

  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应多于训练检测的时间。课前自主学习可以适当渗透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实现新旧知识内容的有机衔接。

  一是课前学习任务的布置。

  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如何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是决定学生课前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通过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教材的研读和问题的思考上,引导学生看书、看书、再看书,思考、思考、再思考,从而实现课前的充分预习和深度学习。

  学习任务的布置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启发性、引导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探索;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用好教材,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必须围绕双基,围绕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易错点;必须体现“最近发展区”要求,切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必须导向学生温故知新,既加深对已学知识理解和巩固,又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必须体现学科特点,做到任务形式的多样化。

  要尽可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例如:⑴.阅读教材P.-P.思考下列问题,在教材上找到答案。⑵.阅读教材P.-P.,想一想“xx”,量一量“xx”,猜一猜“xx”,证一证“xx”,用一用“xx”。⑶.阅读教材“xx”,观察教材P.“xx”实验,完成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哪些步骤?如果调换“xx”步骤和“mm”步骤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情况?⑷.仔细阅读“xx”图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对我们有何启发?⑸.阅读教材P.的例题,找出题目中有效信息,钻研解题过程,分析解题思路,归纳同类题目的基本方法。⑹.观察“xx”现象,思考“xx”问题,或者谈谈对“xx”的认识。⑺.阅读“xx”内容,归纳其基本要点,设置一个与内容相关的问题。⑻.给下面的选择题设置四个选择枝,说明每个选择枝取舍的理由。⑼.比较“xx”与“mm”两个概念的定义,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⑽.找到概念定义中的关键词,尝试分析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⑾.朗读“xx”体验作者“mm”的情感,并分析其写作手法。⑿.朗读“xx”语篇,分析其结构,解读其内容。⒀.“xx”这段话,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⒁.教材P.的某段内容有哪几个要点?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⒂.找出教材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有困惑的问题。等等。

  二是课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课前导学案”十分重要但又是最易被忽略的部分。学生的课前学习,首要的是解读教材。因此,解读教材的指导最重要。摆出教学目标,提出课前学习的任务,规定自学的范围,而不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教材,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学生的课前学习理应由学生独立解读教材,但学生的能力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解读教材的责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解读的能力现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示范和指导,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并且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

  首先是“抱着走”,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为指导的基本方式。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阅读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对于不知道如何下手读教材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阅读、归纳、思考,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知识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作必要的示范性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教材,归纳教学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老师要安排足够的课堂时间进行教材解读的示范和指导。

  其次是“扶着走”,“课前导学案”上设置课前自学路线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理解掌握解读教材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应及时转变指导的方式,着力于引导。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有一定思维质量的思考题是教师引导的主要方式。以自学路线图,引导学生独立解读教材,能有力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的提高。

  最后是“放着走”,放手学生自主解读,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设问质疑。教材自己阅读,内容自己归纳,疑惑自己解决,错误自己纠正,问题自己提出。“放”是学生自主性的最高体现,也是自主学习的落脚点,标志着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严格的学习规范要求相结合。每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其基本的学习规范与要求,如果忽视了学科学习的规范和要求,学习方法再好也不会有好多效果。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坚持周密性、规范性、持久性、坚定性和灵活性。周密性就是要科学、系统、细致地指导,不留空缺;规范性就是指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要求;持久性就是指要重复、反复,直到学生理解掌握;坚定性就是要坚信指导的必要性,坚信坚持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做,不因阻力而放弃;灵活性就是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要不断提升和优化,要根据学科的变化,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三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内容的指导即“学前指点”,就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解析。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凭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是难以解决的。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尝试探索的同时,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提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为此,教师要正确评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困难和疑惑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必要的解析或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的。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课前自主学习检测是“课前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督促学生自觉开展学习活动,也能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效果,更是教师正确把握学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既能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情况,也能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这就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课前学习效果检测应该在学生阅读、理解、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绝不能先做检测再看书,做不出来到书上找答案,更不能以检测替代阅读理解书本。

  自主学习检测一般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的。练习题本身的质量关系到自主学习检测的功能是否能得到有效发挥。提高检测题的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目标意识,设计与编写习题要有很强的目的性,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要有重点意识,围绕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出题。

  三要有编著意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编写习题,灵活使用好教材上的习题,而不是简单地到参考资料上去抄题、选题。

  四要有复习意识,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和已获得的经验出题,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

  五要有要促思意识,选编的题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智慧,要引发学生思考。

  六要有适度意识,检测题难度要适中,体现“双基”要求,拒绝偏、难、怪。题量要适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

  七要有分层意识,选编题目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分层编写不同难度要求的题目。

  2.合理使用“课前导学案”

  有了一份高质量的“课前导学案”,不一定就会有高质量的课前自主学习。要真正发挥好“课前导学案”的作用,还必须指导学生如何用好它。

  在“课前导学案”的使用上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将“课前导学案”的两个主体部分分开使用。先用“自主学习指导”部分,指导学生细致阅读教材,系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指定的自主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再用“自主学习检测”部分,完成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也就是要做到“先看书,后做题”,“看书不做题”,避免“以练代学”,“不学就练”。

  第二,认真阅读“课前导学案”,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将“课前导学案”与教材结合起来使用。课前自主学习要以教材为本,同时要用好导学案上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内容提示解析。

  第三,按照“课前导学案”的要求,带着任务,静心阅读(通读、细读、精读)教材,悉心思考问题,精心归纳总结。要边阅读、观察或操作,边思考,边圈、点、勾、划、写,在教材和导学案上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把学习中的困难、疑惑记下来,便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第四,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检测题,不抄袭他人答案,不到书上抄答案,尽可能做到“做题不看书”,确保检测情况的真实性。

  第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信自强、勤奋踏实、刻苦钻研,不怕苦畏难,不轻言放弃,不马虎应付。

  第六,限定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分别限定“课前导学案”两大主体部分学生各自所用的时间。学生“自主研读教材”的时间应该远远多于“自主检测”的时间。限定时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可以增强学生的效率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限定时间,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地研读教材,思考问题。

  第七,及时批阅课前自主学习检测,并进行必要的统计与分析,既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情况,也了解各个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错误、问题与困惑,增强后续教学的针对性和差异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初中新课堂文化建构研究课题设计    下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