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引领学生去感悟文本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7-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而神圣的使命,在有限的课堂中如何感悟文本、进行语言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感悟文本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感悟文本,培养语言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一、鼓励阅读,善于感悟

  读书并感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像蔚蓝的大海,翻滚着文化的辉煌与厚重;就像肥沃的土地,蕴藏着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就像广阔的天空,书写着历史的沉重与伟大……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我们平时教学不仅要强调的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要重视语言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自悟自得。

  如在教学《将相和》中“渑池会”一段,我是这样创设情境阅读的,只提出了两个问题:1.秦、赵双方是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秦国在渑池会的胜利归功于谁?由于这两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所以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自读自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犹如燧石的相互撞击,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感悟

  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文本中有表现我国副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索溪峪的野》、《林海》、《桂林山水》;有反映我国灿烂文化历史的《颐和园》、《圆明园的毁灭》,有展示我国丰富的文学遗产的古代诗词、民间传说和成语故事等文采优美的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悟,用课文中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的心灵。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加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精炼明白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非常优美的意境。前两句高度形象地概括了进入诗人视野的万里河山,后两句即景生情,把学生领入更广阔的视野。但我们更深一层考虑就会领悟到它说出的另一番道理,诸如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怀,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人往高处走的人生暗示。

  不同的文本以不同的方式感悟课文,再如:我教《凡卡》一课,让学生读课文,思考后提问,我适时启发领悟。学生问:“爷爷会不会来接凡卡?”有的学生答:“会来,因为爷爷爱凡卡。”有的答:“不会来,因为信的地址不明。”我又问:“凡卡能不能自己跑回去?”“不能,因为他没有鞋,天又冷。”一生说。“那凡卡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我觉得他会继续受罪,一直到死。”此时,我引导学生谈感受,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再写下来。有的写道,给他塑个什么样的塑像;有的写怎样献爱心,关心身边的穷儿童;也有的写如何珍惜学习生活,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我把好作品展示了出来,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我又适时表扬了提问及回答得好的学生,课堂民主又活跃。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认知冲突中,实现了多向感悟文本的思维,陶冶情操使学生健康、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三、激发想象,使学生学会感悟。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意识的巧设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如阅读《小音乐家扬科》这课,扬科想看看,摸摸小提琴而受毒打一段中,学生对扬科“又爱又怕”这段矛盾心理的含义难以理解。我指导学生作深入的分析与想象,理解扬科对音乐、对小提琴的酷爱,引导学生凭借教材,探究这些语句的内含,开展合理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联系上下文提出:“望着墙上的小提琴,扬科心里会想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展开想象的翅膀,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小提琴呀小提琴,你快长翅膀飞向我吧!”有的说:“此时扬科想到自己手里正拿着小提琴,拉出美妙的音乐。”……在叙述扬科快死一段中,我又设计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扬科快死了,他听着燕子唱歌,树上的演奏声,他会想些什么?”其中一个学生想象:“扬科想:这是个多美的音乐世界呀,如果现在我有小提琴,定能伴奏出一首动人的乐曲!”最后根据结尾设问:小扬科若是生长在我们现代的社会,又会怎样呢?其中一个学生结合现实社会回答:“他会成为大明星,还开办个人演奏会呢!”这样学生想象很多很远,活跃了感悟,创新了思维,从而加深了对课文情景的理解。

  四、以读促悟,培养语言情感

  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言情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动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这种情感的基本方法。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开头两句,我是这么处理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中的“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中。这样引导学生在划线的地方作较长停顿及感情基调的适当处理,表达情深、真切之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渗透了伟大人物高尚的品质,学生的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上。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其一定的道理。比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去这样的总理吗?’”。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通过朗读他们都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豪和对总理的敬佩心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将理解到的东西体现于朗读中。在请个别朗读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体现作者当时的心情。有的学生把重音放在“高声”、“全世界”、“这样的” 。有的学生把重音放在“都能听见” 、“看啊”、“每个夜晚都”上。

  再如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资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用大量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读书,进行感悟的积累,当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了理性的把握后,再回头去朗读,会对文本的语言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对文中渗透的情感和价值观有着更透彻的理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带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