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激探创”模式与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7-11-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激探创”模式是长沙市教科院孔春生教授多年探索实践的生物课堂模式,它的核心是“激发兴趣、激发思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创新应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关注核心概念教学、“大课程观”等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影响下,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课以“激探创”模式,结合概念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特点如下:
 
一、导入激发兴趣,及时激活思维。
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的雄性华美极乐鸟(Lophorina superba)会跳着极其特殊而有趣的求偶舞蹈(见附图1),将它与青蛙捕虫、袋鼠拳击、乌贼瞬间变色的动态图片一并展示,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很快便能进入动物行为的学习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及时激发思维,引导其从目的来分析这些动物行为,即依次为繁殖行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短短三分钟可以达到“激”的两个目的。
 
二、重视概念教学,跳出教材案例。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践与课改的深入,“概念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是本节课在“2011版新课标”中的两个重要核心概念。传统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将新概念背熟并加以练习,或者由教师直接讲述、讲透新概念,这样难以让学生真正通过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认同概念。
本次教学设计,将某学校兴趣小组《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并提出两个问题:“小鸡见食就啄与小鸡绕道取食,从行为目的来看,都属于取食行为,但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有什么区别?”“你还能举出其他相似的例子吗?”学生自主完成导学简案“观察与思考”部分的表格(见附表1)。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来感知事实的基础上,对同一动物同类行为进行比较、归纳,进而形成新概念;通过对探究所产生结果的分析,对新概念发生认同;通过引发认知冲突和举例,提高对新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动物行为”和“取食行为”都是学生的“前概念”,其中也有一些“错误概念”,学生在完成表格时就很容易暴露出来:一是不注意区分“从获得途径来看”与“从行为目的来看”的分类标准(行为类型都写成“取食行为”);二是认为影响学习行为的只有环境因素,而忽略体内遗传物质在学习行为形成中的基础作用(小鸡绕道取食的影响因素只选②)。其实,包括错误概念在内的前概念既对学习构成障碍,也是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前概念在科学视野中的不足之处,再提供“低等动物不能在相同时间内产生同样学习行为”等科学事实,让学生由前概念过渡到科学概念。
“一只小鸡刚孵化出来寻找食物时,它会把地上的任何小点都啄个遍;后来它会只啄可以吃的食物。”本次设计继续以小鸡啄食为例,让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进一步理解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意义的不同,以及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而教材“资料分析”中是探讨不同动物的不同行为,将其改为课后的探究学习活动,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课堂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和思维的连贯性。这样跳出教材、贴入生活的创新案例也更让学生易于接受。

  小鸡见食就啄 小鸡绕道取食 参考项目
获得途径     ①后天学习 ②生活经验 ③生来就有
影响因素     ①体内遗传物质 ②外界环境因素
行为类型     -
其他举例     -
(附表1:导学简案“观察与思考”)   
 
三、创新科学探究,坚持实事求是。
人教2013版教材已经将“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中原来的“探究菜青虫取食行为”和“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改为了“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意在使探究更易于开展,能真正让学生有亲自尝试的机会。为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次设计指导了一学生探究小组将教材实验进行课外实践和改进,并以录像形式在课堂中展示——“探究不同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见附表2)。
提出问题 ①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吗?
②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发育成熟程度有关吗?
作出假设 ①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②动物发育越成熟,“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制定计划 ①设计并制作迷宫;②用饥饿处理的鸭、豚鼠和成年犬走迷宫“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做比较,验证第一个问题;③用饥饿处理的幼年犬和成年犬走迷宫“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做比较,验证第二个问题。
(附表2:探究“不同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新课标倡导师生“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开发课程资源。学生所改进的大型迷宫,正是就地取材于学校废弃的砖块,充分体现了节约思想(见附图2)。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由于成年犬屡次跳出,小组成员们就不断对迷宫进行加高;豚鼠在砖缝中乱钻,大家就想办法,用报纸封堵;鸭子受到惊吓躲到池塘;幼年犬胆小不动……这些意外的镜头都在视频中真实展现,且学生能够大方地面对和承认失败,培养了科学探索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虽然鸭和幼年犬走迷宫实验失败,但我们充分体会了探究的乐趣与科学探索的艰辛,也还是得到了成年犬和豚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课件展示),大家能得出哪些结论呢?另外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再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与表达交流中,有一点建议很值得我们关注:即使经过饥饿处理,动物进入迷宫后,除了成年犬是为了寻找主人而通过迷宫外,其他动物都是因为受到惊吓而在迷宫中乱窜,碰巧“通过”迷宫,并不是为了“获取食物”——可以寻找更有效的诱饵(如发情期浓烈的异性气味)或让动物想逃离迷宫的驱动力(如密闭迷宫后放出烟雾)来进一步改进。
    最后设计“延伸探究”:“成年犬经过反复尝试与失败,最终能够熟练地走完迷宫。假设一年后,它再来走相同的迷宫(期间不接触),还能够保证一次性迅速而无错误地完成吗?”并提出问题“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让学生在憧憬进一步探究的同时,感悟形成“学习新知识时,应该不畏失败、勇于尝试、反复练习;且新学知识要做好作业、不断复习、减少遗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思考的表现都得到了其他师生的充分肯定。在校长的支持下,该迷宫已经成为学校生物园中的永久“建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代意识教育    下一篇:浅谈农村中学生物素质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