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有效搭建学习支架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1-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新课改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接收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主动建构”。支架式教学就是建构主义者所极力提倡的教学思想之一。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有效理解知识的学习支架,并借助于学习支架进一步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一、学习支架的初步认识

  “学习支架”是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比喻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搭建的支架。简言之,学习支架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独自不能完成的问题而提供给他们的支架,其形式是可以支持他们跨越当前水平和目标水平之间距离的各种材料。所以,学习支架的类型是很多的,但我认为具体要运用何种学习支架,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支架的初步构想和应用

  经过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虽然现阶段没能很好地将支架式教学完整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但本人认为,学习支架的有效运用,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精心设计学习支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就本人上过的五下数学《体积》一课,谈谈本课中学习支架的具体设计和应用。当然,这些学习支架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对本课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1.直观支架——借助直观演示,突破认知困难

  基于小学生在认知习惯上偏向于具象化,缺乏抽象化的思维,而体积的概念实质是一个抽象化的提炼,因此,需要提供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概念中“占空间”的含义。在课开始,我首先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动画演示,提供直观支架,突破认知困难。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石头扔进瓶子里,水面上升的情形。并通过观察思考,初步感知石头是占掉了杯子的一部分原本属于水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学生在认知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空间”观念,我又设计了一个“米慢慢占满瓶子里的空间”的演示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占空间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占空间,加深对“空间”的理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了这些学习过程后,学生对于之后比较出物体占空间的大和小的学习就更容易了,也自然而然理解了“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体积概念。

  2.学习方式型支架——利用学生差异,编排小组学习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且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个别学生绝对有能力将自己的方法加以清晰地阐述,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组内成员边动手实践、边沟通和借鉴的学习方法,更增强他们对数学几何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确定课堂学习模式上,我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安排在了一起。这样的安排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性,使他们在小组活动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生在组内交流和全班反馈中,无疑是得到了二次教学的机会。实践证明,这种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3、建议支架——利用学习任务单,以填空形式帮助思维

  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往往给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习顺利进行。比如,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积的概念,我给学生搭建建议支架,出示学习任务单中任务一看图比较,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示,如:

  1、西瓜和橙子比,西瓜的体积(   ),因为西瓜占的空间(     );

  橙子的体积(    ),因为橙子(             )。

  2、矿泉水瓶与胶水瓶比,胶水瓶的体积(    ),因为胶水瓶(              );

  矿泉水瓶的体积(     ),因为矿泉水瓶(            )。

  这样设计主要是针对思考能力较差和语言组织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建议支架,提供他们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思考方法,使他们加深理解物体的体积大小指的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

  4、问题支架——通过反问形式,帮助学生完整表达

  问题支架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支架。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随机地提供此类支架。而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比如,在课上,为了让学生明白比较物体体积大小时,不能仅仅以长度或面积一方面进行判断,而要全面整体地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设计了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比较出“相同粗细,不同长度”的两根木棍体积大小、比较“相同长度,不同粗细”的两根木棍体积大小以及“封面面积相同,不同厚度”的两本字典体积大小。

  可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大多数在表达时,没有将比较的条件“什么相同”说清楚,只说了比较的结果。比如,在比较“相同粗细,不同长度”的木棍时,有位同学就站起来说:“绿色木棍比红色木棍长,所以绿色木棍的体积比红色木棍大”。其实这位同学已经会比较了,可是要将语言表达完整,还需要教师给予一点提示,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支架:“比较长的木棍一定就是体积比较大的吗?我们在比较时,还要看他们的什么呢?”这样一问,这位同学马上就明白了,在表达时要说完整“两根木棍粗细相同,绿色木棍比较长,所以绿色木棍的体积比较大。”对于之后碰到的比较问题,我也这样提问:“长度长的一定就是体积大的吗?”、“厚度厚的一定就是体积大的吗?”通过搭建这样的问题支架,对于学生之前表达不完整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5、工具支架——利用实验操作,获得体积守恒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将知识理解和消化,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工具支架,使得学生利用工具来更好地进行探究。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能直接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可以借助工具进行间接比较。我设计了装在不同容器中的两份水,且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出这两份水的体积大小。学生们都对直接观察持有怀疑态度,于是就想到该用老师提供在桌上的工具进行间接比较,最后学生们通过小组实验操作,比较出两份水其实是体积相同的。除得出此结论外,学生从两杯水的体积大小比较操作中,亲自感受到“一份水,倒入倒出到不同的容器中,体积始终是不变的”,从而获得了一杯水的体积守恒性经验。

  同样,为了让学生获得固体的体积守恒经验,我所搭建的工具支架是“捏橡皮泥”,学生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感受到“橡皮泥形状变了,体积没变”。随后通过桌上提供的实验工具进行橡皮泥体积守恒性的验证。

  通过工具支架,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都留给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经历了实验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以后碰到其他的问题,学生也会想到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得出结果。

  三、拆除学习支架,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

  适时适当的学习支架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注意的是,教师提供学习支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撤出学习支架,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如在《体积》教学时,当学生对体积的概念,体积守恒性经验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我就设计了相应了习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在反馈时,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有不对的,其他学生也积极地补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了,都能运用刚学的知识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学生已变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学习支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3)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4)促进学生思维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必须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思考的头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将更多类型的学习支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一定能提高我们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珺 . 支架式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2]范秀英。 搭建学习支架,还给学生快乐 [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

  [3] 郭晓旋,付东青,严 涛。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中的探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6)。

  [4]周佳美。 谈支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长三角(教育),2012(08)。

  [5]颜冰燕。 浅析支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5)。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下一篇:浅议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