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局限性,他们的创新活动不可能产生惊天动地的奇迹,为此,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把设想、创造、发明变成现实。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起智慧的火花,去进行再发现和创造。

  例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谈话:“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现在我把这六个面展开,你们认真观察一下,表面积怎么求?然后自己动手,把手上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出来。”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结果学生通过合作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分别算出六个面的面积,然后相加;有的小组用“前面面积×2+上面面积×2+左面面积×2”的方法进行计算;还有的小组是用“(前面面积+上面面积+左面面积)×2”的方法进行计算。至此,学生已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初步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启发学生:我们能不能“创造”出一个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呢?这时,总结公式已是水到渠成,顺利地得出: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和

  S表=2(ab+ah+bh)

  老师当即宣布:我们创造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大家激动地欢呼雀跃。

  教学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闪现智慧的火花,教师再及时用催化剂让火花点燃其思维,形成创造之火,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新知、“创造”新知、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倡质疑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吴静吉博士说:“一个擅于创造的人,除了动机上要鼓励创意,要有适度冒险的好奇心外,还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太听话的人,不问‘为什么’的人,都难成为创造者。”教学中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辨疑、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探索精神的需要。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时,有个学生问:+=1吗?这个问题提得真有价值。就图上来说,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但由于两个圆大小不同,不是一个整体,所以不等于1。像这样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把它视为学生送给自己的一份珍贵礼物,及时给予肯定,作出合理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情境,提供创新机会

  创造需要心灵的放松。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认知,自主能动地探索新知,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部分中“得数是0的减法”时,他依托教材,创设了“放飞鸽子”的情景。教学时,他这样操作:首先巧妙自然地引出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鸽子吗?老师这里有一个放飞鸽子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后,整体呈现这一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图的含义,自主地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

  1、仔细观察,小明是怎样放飞鸽子的?

  2、根据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方面的问题?

  这样,依托“放飞鸽子”这一情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2-2;2-1,1-1=0)获得得数是0的减法事实及意义。注意对学生的不同观察结果和算法,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不同基础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四、设置悬念,孕育学生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趣

  课末的结尾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节,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供“悬念”问题,让学生孕育思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如: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后出示思考题:有一串彩色的珠子,按红、黄、蓝的顺序依次排列,请问第20颗、30颗、100颗珠子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再如:学习了“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后思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比如和,谁比较大?下课后同学们想一想。”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在接近尾声时来一次飞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索学习心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除了上述这些,一题多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新世纪的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小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缺失分析及培养对策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