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当代独生子女的特点及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杨姗姗 仁川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当代中国是处于西方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大背景下的时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便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既具有智力强、性格活泼、爱好广、目标远大等良好特点,同时又带有娇气、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唯我性、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奢侈等不良特征。作为将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特点的双面性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尤其是应当抓好家庭教育这一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等教育因素的改进,中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改观。

  [关键词]独生子女 心理特点 教育 家庭教育

  中国的入世,挑起各行各业的激烈挑战。单拿教育方面来讲,尤其是大量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允许外国介入我国教育,已经掀起我国教育的激烈竞争局面。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普遍强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少数除外),这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首次。这是随时代发展受物质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的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伟大举措。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一方面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大大促进了社会的稳步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当代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对待当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在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与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对象的教育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象,以独生子女为主。因此,面对教育投资和教育效果的激烈竞争,不研究当代独生子女教育特点,不研究独生子女的普遍心里特点,是很难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好更快提高以独生子女为教学群体的教学质量。因此,认真研究如何对待当代独生子女的特点、方法、过程、意义,这是二十一世纪赋予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当代独生子女的普遍心理及其成因分析

  (一)良性心理及其成因分析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当代的大多数独生子女都具有智力强、见识广,性格活泼、爱好广、精力足、目标远大等心理特点。独生子女在智力和才能发展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1.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集父母气血之精华”,单从遗传因素方面就保证了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优越性。

  2.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非独生子女优越,家长可以满足他们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可以保证独生子女有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的用品,可以从小就接触到极富启发性的教育环境,这样就有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3.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比较重视,精力与各方面的条件都充足。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阅历较丰富,环境教育资源比较优越,这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具有潜在的影响。家长总是挤出时间陪孩子,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做游戏、教孩子学习、给孩子买各种智力开发的玩具,这就形成了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知识面广、能力强等优势。

  4.独生子女可以享受父母充分的爱,他们在充分爱的呵护下成长。由于独生子女在父母心目中的特殊位置,致使父母不惜时间、不惜重金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熏陶环境,因而他们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这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更为重要”。当代多数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等性格特点。据某些统计表明,独生子女智商比较高。

  (二)恶性心理及其成因分析

  我们仍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来讨论这个话题。当代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娇气、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唯我性、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奢侈等。这些恶性心理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溺爱和优越的生存环境所致的。

  1.占有欲强,独霸心重,存在“利我行为”,生活奢侈。

  独生子女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过于娇惯,总是十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都把最好的给他们,不让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担心他们会受伤。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结果使孩子变得非常依赖父母,自己不能独立行事,缺乏思考能力。使孩子养成不爱劳动、懒惰的习惯和吃不得苦、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特点。

  2.个性“唯我性”,群体意识淡薄,不懂得与同伴合作。

  孩子是爱玩的,独生子女也是一样的。家长又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就把孩子封闭在家中不让他们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庭环境寂寞、活动单调,容易形成孩子不合群、孤僻、胆小的性格,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在同龄人相处过程中的逆境锻炼。

  3.过分的灌输。

  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孩子,父母更是把他们当成是“小皇帝”或是“小公主”,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或是“望女成凤”心切,又错误的认为孩子的知识越多越聪明、只有学习好才能成才,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有给孩子灌进许多“食而不化”的知识。当孩子会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的时候,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自以为是、高傲、盛气凌人的性格。

  4.娇气,独立生活能力差。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们都愿意替他们的孩子做所有能做的事,即使父母没时间,那也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而孩子做到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变得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爱自己动手干。平常生活里我们也常听到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而他们的父母却是一幅理所当然的样子。然而事实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早期呈现出来的并不是这种态度,而是对什么都非常感兴趣,对什么都想自己去尝试做,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却使得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早早的扼杀在他们所谓的爱当中。

  二、科学教育当代独生子女

  由上所述,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要防止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影响和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长最重要、最神圣的责任。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主要包括:家长要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科学育儿的知识,并能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育;独生子女的家长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成为孩子的楷模;要保持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关心、团结、体谅他人;要有正确的抚育态度;尽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心理学的实践结果和研究成果表明,习惯对个性人格道德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子女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以不断完善个性人格道德,进而使独生子女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遵循家庭教育原则

  根据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全面原则、一致原则、民主原则和严格原则。而在这些原则中我们最应该注意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父母对子女驾驭的态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其教育态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效应,要配合默契,协调行动,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就会感受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要一致。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家长说错了,应该认错,甚至道歉,为了孩子树立知错能改的好榜样。这样家长的威信就会更高,教育效果也就更强。

  (三)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以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会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让他们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千万不能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能让他们成为家里的“特权者”。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自己虽然是家中的独生子,但是没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里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特权者”中摆脱出来。

  (四)加强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

  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缺少小伙伴,多数时间生活在成人之间,所以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都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之中。他们缺乏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参与社会的能力;缺乏在社会环境中应变的能力……因此加强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是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他们在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弱点的重要途径。在孩子一定年龄的时候是要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的社会性是通过他们之间相互交往逐步形成的。成人的许多言行孩子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成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他们的孤独感。大多数孩子是喜欢群体生活的,通过集体生活、集体教育,可以让他们尊重他人,不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懂得关心别人,家长千万不要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是偏袒自己的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五)进行适度逆境教育,要舍得孩子吃一点苦

  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身上都存在着娇气,娇气的孩子在将来是很难有作为的,要克服这种娇气,是不能光在口上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要吃苦耐劳。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度的逆境教育,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和培养自主自立的精神的教育和锻炼,使孩子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另外,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越演越烈,在这样的一个关键的时期,研究当代独生子女教育,特别是对其普遍性格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由于这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它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并逐步完善。在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下,理论和实际双管齐下,做出有效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振兴二十一世纪以独生子女为教学群体的教育,我们的国家方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强大,引领世界潮流。

  参考文献:

  [1]赖志奎,方善森。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276-28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关爱之心在孩子的心中滋生    下一篇:幼儿早期漫画阅读的开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