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谈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厉向平 仁川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必须在新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本文主要针对劳技教学中:过多授受、浅层合作、无效拓展等问题,提出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探究 合作 拓展

  一、弃“过多授受”,还“探究时空”

  国外教育学家曾指出:“教学时,不要把你的秘诀一股脑地全部倒给学生,而要让他们猜测一番,引导他们独立找出尽可能多的东西,然后再讲给他们听。”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强调耳、目、手、脑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形象地概括为“跟我学”,主要特征是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中心,学生则模仿老师的作品,被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消失殆尽。因此,教师要摒弃不必要的讲授,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既动手又动脑,激活学生潜力,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

  1.摒弃教师“过多授受”

  (1)学生已经懂的不教。教师在课前对讲授的内容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做到“要言不烦, 赘言不述”。如《回力车》一课,怎样用瓦楞纸做圆?怎样用水彩笔美化回力车?这些知识不用教师讲学生也会。又如使用煤气灶、电饭锅,微波炉、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也已经不再陌生,在操作上只要去实践一下不存在多少疑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如何使用”这些内容可省去不教,需要做的是强调安全操作的问题,以及如果出现了故障该怎么办的问题,并且要教会学生新买一样家用电器,首先该要做的是看懂说明书,规范安全操作。

  (2)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种植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会吊兰、菊花、常春藤、含羞草、丝瓜等植物的种植和管理方法。由于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局限, 要在课堂上完成现场指导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一部分内容又是学生通过自读能学懂的内容。因此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上网、咨询等方法查找资料, 进行自学,然后“按图索骥”,完成操作。然后在班上举办一个种植展示活动, 让学生自己介绍各种植物种植培育过程。

  2. 还给学生“探究时空”

  (1)留点时间,让孩子去操作

  在《回力车》一课,有位教师怕学生学不会,一步一步地讲解,一步一步地演示,还处处深入讨论:你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做圆?怎样把瓦楞纸和杯底粘起来?可以用哪些工具在杯底的中央钻一个洞,怎么钻?怎样绑电池?橡皮筋要穿过杯底,挂到牙签上可不容易,你有哪些好办法?学生跟着教师“东拉西扯”,不知不觉,一大半时间就过去了。留下不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操作,这已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作品了,更不用说反馈、交流了。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强调的是通过人与物的作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技术操作过程来形成技术意识。教师的讲解过多,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他们虽然很想用“理论去驾驭实践操作”,可是如果老师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动手时间,作品肯定是完不成的。

  试想,这样的劳技课能让学生形成劳动技能吗?能让学生形成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技能吗?这样的劳技课当然是低效的。一节课教师的讲解时间和学生的口头交流不得超过半节课,要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无需知道的也不讲”,要保证学生操作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劳动技术是通过操作来形成的,而且在操作中形成劳动态度、积累劳动技术的经验。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要让他们来主宰课堂时间。

  (2)给点空间,让学生去思考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许多新的想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去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如《回力车》一课,一开始,笔者并没有让学生按书上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材料,依葫芦画瓢,而是先出示一辆回力车,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辆回力车用哪些材料做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能做回力车?你觉得回力车可以怎么做?你准备做一辆怎样的回力车?学生兴致很浓,马上 展开讨论。有的说可以用瓦楞纸剪两个圆当轮子,有的说可以用八宝粥的塑料盖当轮子,还有的说用光盘当轮子更好。至于车身就更多了,纸杯,硬纸桶,雪碧瓶,薯片桶…… 总之,学生的热情让人应接不暇。接下来,笔者请学生先对自己的回力车进行设计,要求:可以参照书本,也可以 参考书本,更欢迎超越书本,看谁的回力车最漂亮、最有创 意、开得最远。于是,通过讨论,小组合作,一件件富有智 慧的作品呈现出来。

  二、弃“浅层合作”,求“深度参与”

  在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合作更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现象,使学习过程建立在相互合作、群体竞争的基础之上,形成较强的合作意识和个体责任。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不善合作、不会合作,他们以为只要围坐在一起,每个人有事做,就是合作。其实这种合作往往是流于形式的,浮于表面的,有些学生看上去参与其中,但他们做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活,被动地接受分工,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如《大鱼和小鱼》一课,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让学生制作大鱼和小鱼,还要制作一些水草,四五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拼贴画。话音刚落,教室里沸腾了。但是不一会儿,就发现有些学生没有了动静,只是在一旁看着其他学生讨论与制作。还有的学生干脆和旁边小组的学生一起玩了起来,这些学生大多是“差生”。难道他们都在偷懒?或是坏习惯又来“控制”他们了?那些个挑大梁的学生合作得津津有味。其实这两种人都明白。“差生”明白,待会的汇报表演决不是他们的事,自己少做或不做根本没有关系的;而“优秀生”也嫌弃他们做得不好,怕影响到小组的评分或制作水平的发挥,就不要他们参与了,而只是叫他们在旁边看着,不要捣乱就行了。合作明显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小组合作,同质异组

  组建小组和安排小组人员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尽可能的把“臭味相投”的组合在一起,即同质异组。上述例子中,“差生”旁观的原因是一批挑大梁的抢着做掉了,那还轮得到他们吗?放弃也罢。相反,同组人员的技能水平相当,就能轮到他们为这件作品发表“拙见”,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即便作品不如其他组那么精致、夺目,但是在此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主体作用是明显得到了体现。

  当然,在作品评价中,教师要分层评价。“差生”组的作品肯定是比不上“优生”组的,我们强调的是鼓励、表扬学生在原有基础得到进步,同样让“差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习效果不就明显了吗?

  2.职责约束,人人参与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合作式的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进行合作前,首先要对每个小组提出建议,技能介绍、分析指导和培训。教给学生合作技巧,倾听同学之间的建议与意见,尊重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

  其次要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如上例中,谁当组长——小组讨论、人人有权,避免个别学生“话语霸权”;每人做几条鱼,小组讨论决定,防止多做了或者少了;每人做哪几条鱼,小组讨论分工,防止品种单调;谁做“海底世界”,谁来介绍本组的设计、制作意图(即班级交流)等等,都是由小组讨论来决定的。这样的合作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而每组人员的职责要不断变化,能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样的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弃“无效拓展”,寻“探究价值”

  劳动与技术教育,其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学会多少知识,而在于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自由地享受生活和美化生活提供准备。

  然而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为了形式上的拓展而盲目拓展,没有很好的考虑其探究的价值。没有正确认识教学纲要所指出的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相统一的关系。没有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片面追求创新的成果。

  如在《卡通储蓄罐》一课时, 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了, 这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后, 我国会有更多的航天飞机上天。请同学们当当小设计师, 尝试用不同的几何形体设计各种各样的飞行器。如此设计不仅脱离了课堂教学目标, 也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是不足取的。如改成踏踏实实让学生用各种几何形体设计储蓄罐或其他生活用具, 其实用性、针对性更强。

  又如《水果拼盘》一课,教师先让请学生欣赏一组水果拼盘的图片,问:这些作品美吗?学生都说美。教师又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什么吗?学生一起说水果拼盘。然后教师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果拼盘。也许我们也能拼出这么好看的水果拼盘。你们想尝试一下吗?”这样一说学生当然跃跃欲试,于是教师就说:那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事先想好的内容和已经准备好的水果与盘子来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来吧!(学生制作,教师巡视)20多分钟后,学生果然都拼出了自己喜欢的水果拼盘。这时,教师要求每四人一组中推荐出一盘“最佳作品”,贴上标签,进行展览。然后,组织学生欣赏作品,互相评论。最后评出1、2、3名。

  也许是老师想尽可能少讲,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新,去拓展,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作品展示时能更好体现成果的多样性。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体现了,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明显缺乏,忘了对作品设计进行讨论及交流,对操作的规范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选择水果时,多半学生所拼的图案很随意(事先设计好的很少),甚至有些学生是看了别人在拼什么图案,才想起自己拼个什么图案以完成任务。这样拼出的水果拼盘,虽然同学门都完成了“任务”。但是在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背后,隐藏了更多的无序与无设计。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说不出所以然,目的不明确,主题不清楚。在学生动手之前,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你设计中拼什么图案?准备了那些水果?你的设计主题是什么?”如果有的学生只用了一种水果(西瓜),我们就可以提示学生所拼主题可以选择“火烧赤壁”;有的学生用橘子、葡萄、黄瓜等,可以提示学生所拼的主题可以选用“和平之花”;也有的学生所拼的主题是“一帆风顺”。

  思维就这样被激活了,技能就这样形成了。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虽然不是每一件都会巧夺天工,但是也会是自己心目中的精品宝贝!要培养学生技术思维,发展学生技术能力,只有在指导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适度地拓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劳动,善动手,能创新”有较高技术素养的人。摒弃浮华还本真,追寻价值真操作。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呈现“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多种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戴立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1)

  [2]许陈生。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0)

  [3]徐雪芬。劳技课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0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教师如何在读书中成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