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偏重于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提出的。

  1。“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尽力做到: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选择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

  2。“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合作学习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用,也并非所有的学习活动都适合于合作情境;而且合作过程中也不排斥竞争。

  3。“探究”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几种常见的“导学”方法

  黎见明先生提出的“导学”思想,是从教者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导学”重点解决教法的问题,即解决教者如何教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常见的几种“导学”方法有:

  1。引导。

  就是按教学要求,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有序地达成目标,它具有定向性和激励的作用,适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2。启导。

  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激趣的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启导”常用于新课的引入。

  3。诱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诱导包括:①顺向诱导———舒缓式顺向诱导和催发式顺向诱导;②逆向诱导。

  4。疏导。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时候,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愤”、“悱”,虽然精力很集中,但思路又不通,在这个时候,教师加以疏导可排解学生心理的“愤”、“悱”,使学生心理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5。督导。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督导”。重点是对学生的预习和练习督促检查。

  6。辅导。

  是教师在课堂检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的帮助和指导,“辅导”主要用于矫正补救阶段。

  三、“学法”与“教法”的整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从学生“学法”的角度提出来的;常见的“导学”方法是从教者“教法”的角度提出来的。过去的“学法”是根据“教法”制定的,“学法”必须适应“教法”的需要。而新课标扬弃了旧的教学模式,提出“教法”必须适应“学法”,“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学法”与“教法”的整合实施,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怎样进行“学法”与“教法”的整合实施呢?

  1。“自主”性学法与“引导”、“辅导”性教法的整合。

  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价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课前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能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温习和归纳整理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事物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防止在一些细微枝节问题上纠缠,让现象掩盖了本质。在“引导”时特别要注意,“引”不是“拉”,“导”不是“套”,不能让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转。教师可采用谈话法、提问法、比较法、讨论法、新旧知识过渡法来“引导”。在“辅导”方面,教师应该注意针对性,要讲求实效,根据各类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集中辅导法、学生相互矫正法、一帮一促进法、分类指导法和个别小灶法等辅导方法。总之,这些方法必须为学生的“自主”性学法服务,教法必须因学法的需要而制定。

  2。“合作”性学法与“督导”、“疏导”性教法的整合。

  “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

  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3)协作,用不同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4)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采用“督导”、“疏导”性教法达到收放自如。中学生年龄小、好玩耍、自控力差,常常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的“督导”就非常重要。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督促学生积极地参与,又要尊重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教师在督促学生时要做到: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关心亲近,但不姑息迁就;热忱帮助,而不是冷淡歧视。学生在“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常常会产生“愤”、“悱”情绪,这时教师还要注意采用“疏导”教学法,通过点拨、启发、类比、联想、提示、示范、变换角度、回忆旧知识、指明方向、逆向思维等方法进行“疏导”,使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3。“探究”性学法与“启导”、“诱导”性教法的整合。

  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如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低年级和高年级也存在差异性,因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不宜复杂,应定位在学生“喜欢”的层次上。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查找相关的资料、开展某种实验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启导”法,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如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联系旧知识,引出新内容;用格言、警句、诗词和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设置一定情景氛围,引起学生共鸣;设疑问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启导”学生时,应尽力做到启导在关键处、疑难处、含蓄处、精妙处。在这基础上,教师再恰当地采用“诱导”法,将问题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地铺展开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

  “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教学氛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求新课程教学督导评估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有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