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理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邓木辉

  不少人主张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诵读感悟,这自有其合理性。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诵读?仅靠诵读能否有效地感悟?我认为,这些问题仅靠诵读本身是不能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文言文教学还须重视理解。

  一、教师讲解是学生理解的必要条件

  如何使学生理解?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教师讲解,二是学生阅读注释及有关资料。教材注释不可能十分详尽,教参资料不可能十分丰富,再加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并不可能都靠自学达到要求。因此,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知道,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文言文与白话文无论在句式上还是在词义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要说无多少文言文知识积累的学生学文言文会碰到许多词句障碍,就是有较多文言文知识积累的教师读文言文也并非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事实上,初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经常涉及的文言文知识,不仅一般教师尚争论不休,就是古汉语专家也看法不一。这一现象也同样充分说明:文言文由于与白话文差异较大,对其理解绝非易事,为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讲解始终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解是正确诵读的基础和目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只有在理解得基础上才能正确、高效地进行。就朗读看,对词句内容不理解就无法正确朗读。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是读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呢,还是读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有个是否正确理解诗意及内在节奏的问题。理解了诗意及内在节凑,是不会读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因为“辅三”“望五”毫无意义,也不能正确体现这两句诗的内在节奏。再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就非理解不能正确停顿、正确朗读。至于背诵,仅靠多读也难以凑效。高效的办法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不理解是难以记忆的。而且,有的句、段、篇,学生理解了内容,情操上受到陶冶,心灵上产生共鸣,这对他们的朗读背诵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朗读背诵;而缺乏理解基础的朗读背诵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理解不仅是正确高效朗读的基础,而且也是背诵的目的。从较低的层次看,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正确高效地朗读背诵;而从较高的层次看,正确高效朗读背诵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理解,并进一步地感悟理解,因为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理解掌握、培养能力,而不是为了朗读背诵。笔者接触过不少年老的读书人,他们在私塾里诵读过四书五经,对许多篇目至今仍背得滚瓜烂熟,却对所背篇目不知其意;如果请他们读读讲讲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他们缺少最起码的朗读理解能力。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如果我们仍用那种传统的死读死背的办法培养出那样的书呆子,岂不可悲?当然,传统的诵读方法并非一无是处,笔者无意否认其合理性和可取性,只是认为,对其合理性和可取性再“跨越半步”就荒谬了。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有人主张盲目多读的重要论据。然而,书是不是多读几遍就自然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我看不见得。且不说学生在目前课业负担偏重的情况下能否一味多读,仅就教学实践看,我们不无这样的体验:有时要学生一味多读,缺少必要的讲解点拨,学生觉得无所得而兴味索然。再从是否高效的角度看,对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学生读了多遍才能领悟(甚至不能领悟)与教师讲解点拨一下即能领悟,哪种做法高效呢?这是不言而喻的。何况,有的东西缺少教师的讲解,可以断言,学生无论怎样多读,也是不能“悟”出什么的,情形正如老书呆子背熟四书五经却不知其意。我认为,“读——讲——读——悟”是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说,在初读得基础上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诵读,在正确诵读的基础上巩固理解,加深感悟,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其中,为了理解的“讲”是必不可少的,它同“读”一样是为了更高层次的“悟”服务的;“悟”是在必要的“讲”的基础上达到的,没有为了初步理解的“讲”,连正确的“读”尚且不能,更谈不上更高层次的“悟”了。

  三、理解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需要

  祖国古籍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在学校全部学习了解,主要靠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自己学习,增加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无非是通过教材的这个“例子”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其中,理解是关键,缺乏理解谈不上具有能力。为使学生理解,一定的词句知识的讲解是必要的。因为文言文词句知识大都是有规律的,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学生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能举一反三,也就培养了理解、分析、感悟等能力,也就提高了素质。如果只重诵读而不重理解,学生缺少必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缺乏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举一反三,也就谈不上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像那些老书呆子一样,只会读背而不能理解不会迁移,有多高的能力和素质呢?从应试的角度看,无论中考、高考,都不仅仅考背诵默写,而主要考理解分析(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如果只会背诵而不能理解,如何应试?学生缺乏必要的应试能力,教师如何心安理得?斗胆说一句,为了应试的需要,对重要篇目的理解,基本上要做到“字字落实”。这样说也许冒天下之大不韪,会被指责为搞应试教育;然而,素质教育永远不排斥必要的考试(如中考、高考那样的选拔性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相反,学生如果不能适应中、高考那样的选拔性考试,其能力素质至少有所欠缺。

  四、理解是进行思想教育、继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需要继承发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进行思想教育,继承传统文化。对此,无论“工具论”者还是“人文论”者抑或其他论者,大概都不会否认吧。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继承传统文化呢?仅能朗读背诵能达到目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让所学文章作用于他们的情感心灵,才有可能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继承传统文化。如学习《岳阳楼记》,学生仅能朗读背诵是谈不上受到思想教育,继承传统文化的;必须理解词句意思,了解思想内容,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撞击心灵,才谈得上受到思想教育,继承传统文化。

  当然,目前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讲得过多过细过深,缺少必要的诵读练习等弊端,这是必须纠正的。但矫枉不应过正,恰当的讲解始终是必要的,仅靠诵读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理解,而重视理解应讲究讲解。

  (原载《语文教学之友》199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6期收录标题作索引)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有效互动,创造语文教学新境界    下一篇:阅读教学方法摭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