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回归朴实慢慢走-----我的语文教学感悟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望江县新坝中心学校  程子玉

  几十年语文教学的经验是我懂得以下几点:慢工才能出细活,进一步才能海阔天空,课堂练笔要进一步重视,语文的本位是读和写,和谐才能创造新境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本质、读和写、和谐课堂【正文】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知不觉,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已过了三十一个年头。当年那个懵懂地憧憬着未来的我,已经两鬓染霜。我比同龄的伙伴们显得老,人们都说是教书操多了心的缘故。也许是的,但又不对,因为我其实是一直在享受这教学呢!

  回首这些年的工作,虽平凡但却充实。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创造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我和学生共同感受着语文和生活本真的美。我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教了这么多年语文,听了数不清的语文优质课,思考过许许多多语文的问题,我总算看清了一点:“回归朴实慢慢走”,也就是说,语文终究还是语言文字教育!

  一、慢工才能出细活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二期上,这篇文章也曾在我的博客论坛和中华语文网发表,被一些网站转载。其中谈到了文本的细读问题。当年的文本细读在浮躁的语文教改场刮起一股股清风,宣誓语言文字教学本质的回归。

  我认为,古人读书,字斟句酌,反复回味,自感滋味无穷。然古人细读亦有偏差之处。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提到古人因对《论语》的误读,导致了后来的“破四旧”,砸“孔家店”,及至中华文化精神的缺失,深为之叹息。前人不乏饱学之士,尚且如此,何况我辈语文教学上的蹒跚学步者呢?

  教语文首重阅读。阅读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何来的资本谈写作,何来的精神驭写作?遑论其它。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选文,应该说都是精品。面对精品,身为教师应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而不能成为语文课文的匆匆过客,以致曲解文本,误人子弟,毁我“长城”。

  因此,我至今仍坚定地认为:“文本细读”是一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小园,是我们小语文教学人绝对不可或缺的空间,它饱含着小语人多年苦苦求索的年深日久的深情,表现为小语课堂的理性回归。小语教学人自当“小园香径独徘徊”。诚如此,而后得到的是必将是“百花落尽菊独开”,找到作用于课堂的最为有效的方略。

  譬如《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中,讲到总理坐在高大却简陋的房间里,吃着简单的早点,却批阅这“一尺来高”的稿子。所有的老师教到这里都会关注“简单”和“一尺来高”,或朗读突出,或想象品悟,还要追问几个问题,并把生活体验融进课外的理解学习中。反复几个来回的朗读和品悟,便能使学生对这位陌生的总理产生不可名状的经敬仰和憧憬之情。这便是慢工出来的细致活,便是绝美的工艺品呢!

  二、进一步才能海阔天空语文教学讲究三实,即朴实、真实、平实。三实的语文才是真的语文,也就是看成“山水”的语文。我在安庆教育博客网上有一篇文章,就是谈这一点的,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从一个角度谈到了语文教学效果扎实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1、开课应进一步简化我追求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而又简捷的导入。“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想上课伊始就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地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倡导简简单单教育文,我们大可不必开课将教学环节弄得那么繁杂。简捷简捷再简捷,最简捷的就是最有效的开课。

  2、环节要进一步夯实环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教学环节应围绕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言感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展开。教学中要将每一个环节夯得严严实实的。

  与夯实相反的是教学环节蜻蜓点水,没有实效;实践尝试浅尝辄止,不敢深入;语文训练效果单一,缺乏整合;人文工具把握不准,顾此失彼。凡此种种,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总成为空谈。

  3、细节要进一步关注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所以,我们要重视细节的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课堂,说到底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的,细节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细节处理应该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我处理细节问题,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积极性原则。细节处理向好的积极性方向发展,藉以春风化雨,教书育人,而不可肆意扩大事态,盲目上纲上线,形成对立面;第二,灵活性原则。细节处理在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上灵活多变,既有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又有严格控制,循规蹈矩,还有幽默风趣,轻描淡写,显示出教师轻拿轻放、游刃有余的大将风度。

  第三,转移性原则。细节并非是教师刻意安排的、用以出奇制胜的巧遇,而是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不便过多地在此流连忘返,应迅速地转移至主阵地,瞄准主攻方向,更要千方百计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之极快地回归到正轨上来。

  四、课堂练笔要进一步重视课堂练笔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因此,它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名师们善于在课堂上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练笔,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永正老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抓住饱经风霜一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写下来,用“这位车夫才三十来岁……”开头。成为了一段经典案例。

  我重视课堂练笔。语言经典处,学生去模仿;文本空白处,学生来充实;思维发散处,学生能拓展;情感交融处,学生可以重新解读;意象还原处,让词语内涵丰富起来。

  三、语文的本位是读和写曾经有一段时间,语文是画画弹弹,唱唱演演,搞的语文课堂丢失了本位,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怪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极其低下。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经深表忧虑!这些年,这种情况有了好转,大家开始关注语文的本位教学理念的实践和研究了。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是语,书面是文。这就点出了语文的本位是读和写。

  朗读、默读、浏览、品读,哪一样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意象的把握和带着生活体验的融情入境。

  ※于永正老师说:“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这个要严格要求,训练到位。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

  他还说:“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受表达形式的美。 语文要‘意'’文‘兼得,必须读书。”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

  老一代的特级教师无一不在读的研究上花了很多心血的。于永正是,贾志敏也是,同样,新生代特级教师也无一不强调“读”,窦桂梅先把课内读好,再引向课外;孙建锋除把课文读懂,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王崧舟致力于读出文中之情、画外之音。

  关于写,在上一个环节的论述里已经有所表达,这里就不赘述了。

  四、和谐才能创造新境界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时代赋予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李振西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心灵交融的必要前提。课堂上,我清楚自己的角色,我尊重每一个学生,也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我可以一起谈看法、一起学习,一起发现、探求和创造。

  和谐的课堂需要蹲下身自看学生。问题有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探讨,评价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学习方式也更多地来自于学生的创想。我的课堂总是极力追求这一点。

  和谐的课堂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李萍的工具书没有带来,也许她不是有意忘记的,需要我及时地给她找来参考书;王晓璐的作文写了一件大家听起来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但没有恶意,我希望孩子们给予宽容和理解。

  和谐就是教育,语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语文的课堂少不了和谐!

  品味语文山野的清风,还有语文之水浸润和洗涤,每个语文教育人必然都是幸福的!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我也迎来了收获。那收获,是学生们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一天天健康的成长;那收获,是那场毕业典礼上,师生离别时留下的真诚留恋的泪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经历了几十年辛苦追寻后,我真切感受到“回归朴实慢慢走”,我的语文教学才有希望。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却有充满自信和希望!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我教孩子们学朗诵    下一篇:语文课堂管理的多、快、好、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