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梁海霞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教师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会对学生产生的深刻、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

  一、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力

  1.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状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力量,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使他们能主动地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教学规律,而且能通过各种途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明显提高;相反,如果教师表现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暴躁易怒等不良的心态,就会使课堂心理气氛紧张,使学生感到压抑,思维活动受束缚。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向教师学习,甚至把教师作为祟拜偶像藏在自己心灵的深处。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心理健康不仅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摹仿的榜样,教师心态良好,意志坚强,有进取心、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协调,人格完善,能迅速调节不良情绪,就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人格不完善、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常常是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冷漠粗暴,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和形成一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教师的指导。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大脑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又缺乏分辨力,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青春期情绪困惑等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

  由于教育成果体现的延时性和无形性,教师难以判断成就目标的达成与否,难以预测自己何时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这种成就动机的延迟性满足,使得教师的育人角色的责任范围无限扩大,从而与教师成就感的满足形成一对矛盾。

  2、教师角色期望的严格性。

  角色冲突的性质是导致角色冲突的基本原因。教师的角色期待具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人们眼中的好教师、优秀教师、合格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脱离现实的,与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的概念形成反差。因此,教师作为基本的社会人与自然人的统一体的人的需要必然与理想化了的教师形象冲突,形成压力。

  3、教师角色的易混性。

  目前,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标准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对于教师的角色期待及其理想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致使教师的角色扮演无所适从,无法获得关于自己的明确的角色期望,如教育理论要求发展每一个学生,而教育现实要求升学率。

  其次,诸多教师角色中,有许多角色是相矛盾的,即两个角色或两个以上的角色同时提出两种相反的或难以协调的角色行为要求,如朋友角色与权威课堂管理者角色。

  4、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多重角色除易产生角色混乱外,还会对教师的角色扮演和角色转换能力提出高要求。这就使得教师角色要求过多,角色负荷过重,超出了教师能力所限,且在角色中,社会要求扮演的角色与教师自身价值系统所认同的角色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即产生了角色内冲突。由此造成的教师认知失调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其次,社会公众所认同的教师形象对教师本身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的价值体系中也在追求着这种形象,但理想化教师角色的难以实现性与教师人性决定的实现程度构成了冲突。(蜡烛、灵魂工程师、)

  三、心理健康对于教师来说的重要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教书育人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发展。其他社会活动者,如工人、干部等等,他们当然同样需要心理健康,否则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无法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一个工人的心理不健康,会损坏机器,出废品,浪费国家财富;而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计的。谁都希望自己周围的人,心理是健康的,因为“心病亦传染”,与心理健康的人生活在一起,会使人们的心理也健康。学生每天和教师在一起生活学习,他们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

  2、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就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到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应付客观环境,使教师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关系协调,使个体与环境取得积极的平衡,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工作。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因此其学习、工作的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任何一个人所显示生理的或心理的现象都影响着其心理和身体的两个方面。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心理健康可以提高教师的机体免疫水平,增加抗病防病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促进生理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心理是健康的,即使身体有了疾病,也会较快地治愈。有的癌症患者正是因为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积极治疗,从而战胜疾病的,有的甚至出现了奇迹。所谓“三分药,七分养”讲的就是要重视心理的调节。

  由于教师职业的不同特征,因此,教师心理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亚健康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对于教师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身心两部分的健康状态,使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新时代培养身心健全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四、教师如何维护心理的健康

  1、维护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敏捷的反应,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基础,由于身体长期衰弱,久病不愈而引起心理失调,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在教师的工作生活中是常见的。有的因身体衰弱,经常失眠,情绪烦躁,对学生发脾气等等,由此看来,要想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塑造健康的体魄,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营养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三是要适当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

  2、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

  3、做情绪的主人,善于控制负性情绪。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积极主动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负向情绪,尽量不把负向情绪和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那么如何控制负向情绪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或联想其不良的后果、危害;第二,要制怒,从情绪本身上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如,情绪激动时不要言行过度,不要草率处理学生问题,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4、合理宣泄,寻找家庭支持。

  压抑是不益的。老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可以从身、心着手。身的方面,可以做一些剧烈的体力劳动,如跑步、打球等,或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绪得到陶冶。心的方面,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向朋友、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集邮、书法、写作、棋类等,都不失为好办法。

  同时,打造自己的和谐家庭,以和谐之家来养和谐之心,家庭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的放松和温馨,家人的理解和关爱,会减轻我们的压力,在工作中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在家庭中得到弥补、温暖失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德育生活化之我见    下一篇: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