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在快乐情境中学会数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为了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实现各方面的充分发展,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让学生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

  创设块乐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想学

  新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知识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在“做中想,想中学”,通过亲身感受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的快乐。

  在教学《找加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猴妈妈有十个孩子,一天他们和妈妈玩捉迷藏,10只小猴躲进了一个大纸箱里,妈妈急得直喊小猴,3只小猴露出了头,还有几只藏了起来?边说边在黑板上抽动纸条。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他们纷纷发言还有7只藏了起来,这时再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答:3+7=10;有的学生答:10-3=7。在继续抽动纸条时,问学生有几只小猴探出了头,还有几只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让学生说,从而不知不觉的让学生理解了找加数的方法,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营造快乐的游戏情境,使学生乐学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让游戏走进课堂,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在“玩中学”,“乐中动”,这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我设计了“16点大”的游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0---9的数卡,由各小组长给组内每人发一张,同时问他们还要不要。如果还要,则再发一张,直至不要为止。卡片上的数加起来是16或接近16的学生就赢。在游戏中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从来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竟也兴致勃勃地在玩,嘴里拼命地说着:我要,我要。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的连加和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接着在学完20以内的加法后,我又把这个游戏改为“21点大”,学生兴趣依然很浓。有的小组的同学甚至把游戏改为誰加得快,加得多,他们有的加到一百二百等等。最后我还把这个游戏作为作业,让学生自己点数和家人玩。通过游戏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设置快乐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会学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数学,“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发展、生活有“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创设快乐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百以内退位减法时,我发现学生错误易出在100减几的问题上。这是因为题目涉及到连续退位,有的学生不理解10位的“0”为什么不能借给个位,无论怎么讲,学生还是感到茫然。根据一个级学生的特点,笔者把减法教学加入故事情节:个、十、百三兄弟去积木世界探险,三兄弟要回到自己家必须闯关,同时把100这个数字形象化,此时依次列出100—28、100—7两题的竖式。由于有学过减法的基础,学生知道先从个位减,这时我就把个位的“0”在黑板上画成一个卡通人物,再问学生;它口袋里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减掉8?怎么办呢?让学生思考一下,我接着说:那就再向百哥哥借1,最后把画补充完整。通过形象的教学,学生既有兴趣听,又增强了记忆,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活动中,学生真正做到了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举一反三,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一个恰当而有趣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会了学习,又训练了思维。

  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数学就是一种体验数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数学学习将会走向一个全新的天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解题中的方法与技巧归类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