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谢建新

  小学语文大纲规定: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大纲的规定,明确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正确的要求。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只有熟读成诵,说话运用才能脱口而出,妙语连珠,好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收到其他教学过程收不到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呢?

  一、要明确朗读的要求。

  朗读要有一个质量标准,这就是大纲规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得正确就是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或不重复字句,并能用普通话朗读;读得流利,就是不读破句,读的速度近似平时说话。流利,并不是读得快,更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字准确,句子连贯;读得有感情,就是要把重音、停顿、语调掌握好,要把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凭借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轻重等节奏的变化表达出来。从低年级起就应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标点符号读出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如《小马过河》中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要让学生知道,老马的话,语气是亲切而慈祥的,问话中带有征求、鼓励的味道,应读得慢一些。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妈妈做事。”“怎么不能?”是个反问句,朗读时应用高兴而肯定的语气。当小马不知河水深浅而跑回家,老马问:“怎么回来啦?”这句话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同样是带问号的三句话,由于含义不同,朗读的语气完全不同。后来,小马为难地说:“有一条小河挡住了,过……过不去。”这里的省略号,不是内容的省略,而是小马难为情,说话断断续续,朗读时要把小马欲说又止,不好意思的情感表达出来。

  朗读要达到要求,不是简单地多读几遍就可以做到,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认真的、严格的培养训练。如果只是放羊式的听任学生有口无心的读或是拖腔唱读,时间一长,学生就越加没劲。不仅不能发挥朗读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并做到“口有所诵,心有所思”,这就必须每读一遍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或是为了解课文的大意,或是为弄清某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或是为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或是为体会某些词语的运用,或是为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而所有这些,教师都必须在朗读前要明明白白向学生讲清楚,否则就不能收到如期的效果。只有长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明确要求的朗读训练,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的水平,发挥朗读的作用。

  二、指导要具体。

  要朗读好除了有明确的要求,还要作具体的指导。朗读前,教师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应怎样朗读,包括语气、语调、语势,声音的高低强弱,速度的快慢,重音的确定等等,都要对学生给予提示。朗读之后,要对朗读效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讲评,指出朗读得好地方及存在问题。有些难度较大的,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如教《望庐山瀑布》,我对诗句作了讲解后便指导学生朗读。读前,我把朗读的节奏,停顿之处,应读出的语气、语调及重音等都向学生作了提示,还让学生在课文中作了记号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叙线表示停顿,“.”表示重音)

  在学生做好记号后,我示范了一次,接着让学生练习。学生每读一次,我给予评讲指点,学生越读越有兴趣,越有味道,越有感情。学生被诗中的情境打动了,也好像站在瀑布前面欣赏那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三、一定要多读。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课文重点进行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尤其是重点段落和较难理解的句子,更应让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去领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如《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介绍很有顺序,是学生今后学习介绍(描写)景物的范例,应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也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如《五彩池》一文中讲“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的原因时,文中讲石笋的形像用了四个“有的像”,这四个“有的像”使句子排列整齐,显得生动形象,如数家珍,读来琅琅上口,这一段应让学生多读,从朗读中领悟池水颜色不同的原因以及池边花草树木茂盛,它们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作者通过二三四自然段的描述,赞美了五彩池的美丽,通过反复多读,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

  四、形式要多样。

  语文课的朗读训练,除了要做好上面所说的各项工作之外,还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如果只用一种形式朗读就会显得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读情绪。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教《颐和园》一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我采用省词朗读,我先让学生按原文朗读一次,接着我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有关词语省去(在课文原文里把描写景物的词语括住,告诉学生知道,这次朗读括号里的词语不要读出来。)“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和(朱红的)宫墙……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墙里的白塔。”读完以后我问学生,这与原文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这样读起来很不顺口,意思比原来差多了。”通过朗读,学生便明白了这些描写很重要,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有所启发,如教《五彩池》一文,我采用提问式引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师:“五彩池在哪里?”生读:“那是个晴朗的日子……大大小小的水池。”师:“水池是什么形状的?”生读:“无数的水池……有像莲花的……”师:“池水都有哪些颜色?”生读:第三自然段。师:“池水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生读:“明明是清水……折射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师:池水更加瑰丽的原因是“什么?”生读:“水池周围……更加瑰丽。”通过提问式引读,学生既朗读了课文,又解决了课末思考练习,把朗读和理解两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以读代讲”。如果是对话较多的课文,我就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使学生从不同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收到较好的效果。

  几年来,我在语文课的朗读训练中做了一些探索,有一定的效果,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提高,逐步去掉了拖腔唱读的不良现象。但做得不够的地方还不少,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帮助孩子学好语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