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其煊

  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课程一个重要基本理念是突出人文思想,即强调人性的优化和完美,美学素养蕴于其中。语文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无疑被特别赋予这样一种学科功能和教育目标。

  审美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美好理想的实现特别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教育作了前瞻性的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事业也,如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蔡元培先生所极力推崇的培养学生人格,即认识、思维,终极审美的“世界观教育”的观点,已作为重要内容写进素质教育的条款中。在教育界强烈呼吁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审美教育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呢?下面结合笔者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谈语文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美的基本形态大致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大自然中存在着美,高山耸立有形体美,大江东去有线条美,百花争艳有色彩美,欢歌笑语有声韵美,万山红遍有静态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社会无处没有美,处处留心皆是美。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揭示,对美的创造,离不开语言文字。惟其如此,“语文”便成为一个琳琅满目的美学世界。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总揽新课改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教材,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观察、思考、感悟、理解的审美过程,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新课改《春》这篇课文具有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图像和音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用文字描写的意境整体地展现出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画面,随着景致的变化,乐曲激昂、悠扬,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春》的意境美。自然美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艺术美是抽象的,虽渗透于字里行间,但又并非中学生能够轻易抓得到、体会得到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在突破难点、讲解重点的关键时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语言符号化作视听形象,并通过合作讨论,使感性与理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在发现、欣赏美丽春光的同时,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二、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美

  语文教学是一种“动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教学,陶冶情操,塑造心灵是其基本功能。以语文课的学习中,教师遵循美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教学,处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情趣,以各种富有情感的审美媒介去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在美感共鸣中陶冶其精神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净化与洗涤,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态度。

  如教师应通过故事或画面创设一种美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用人物的崇高美、优美、化丑为美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三、丰富美感,促进学生创造美

  语文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教师通过富有声情并茂的讲述,把生动绚丽的形象,醉人心脾的情趣,深邃幽美的意境,精辟独到的见解移送到学生脑际,用富有逻辑力量的分析论证启动学生的心智,就会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慑服力量,使学生兴趣盎然,心驰神往,情思泉涌,在令心灵战栗的精神享受中不断强化和丰富美感。有了丰富的美感,就有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就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学生的才、胆、识、力去大胆创造,创造出不完全由美的对象和艺术家的意图所提供的新的境界和新的认识。如果失去了创新,人们在审美中就体验不到创造的愉快和享受。如《天上的街市》经过郭沫若对古代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大胆创造,扬弃了有情人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幸福、自由的新内容。在诗人的创造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这样的创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开展课外活动,开拓视野,发展审美情趣

  笔者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同样具有审美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学习、交流阅读体会,并把优秀读后感、习作等用橱窗、手抄报、文学期刊的形式作为成果定期展示,激发和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表现力。如结合教材学习完古代诗歌单元后,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拓展课堂教学,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审美感受。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德育教育基地、访问农村和社区、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劳动实践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不仅为学生开辟了广阔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土壤,而且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此外,捕捉当前热门话题进行分析和辩论,如“课堂的减负与增效”、“如何使课堂快乐高效”、“环境和人的素质”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素质,而且对开拓视野,明辨美丑、善恶、完善学生的人格也起重要作用。

  新课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如何引导学生去创造美,笔者认为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自圆其说和展开丰富的想象及联想便是创造美。一是要让学生自由地思维和无拘无束地交流。有句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章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认识和体验,但只要人文章出发,言之有理,就应当适当肯定。教师分析一篇文章,要采用设疑、设置悬念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讨论,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美。二是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创设美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再现现实生活的图景,进而鉴赏文章的优劣高下,形成自己的认主只。如《童趣》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的天地欣赏美丽的“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这就是一种美的创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略谈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