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孟永丽

  内容提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关键词:自学 阅读 方法

  教育工作中学生读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自学简要地说就是自读加实践。要学会自学首先就要学会自读.

  具体方法如下:

  1.从文章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途径,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阅读法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读书家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很精辟的见解。总结这些经验,可把阅读的过程和本质概括为四句话,即:

  循文入义,披文入情,据义品文,评义发意。

  以上是阅读的全过程,也是阅读过程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是“循文入义”。“循文入义”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是阅读的基本功。会不会读首先就看这一条。

  2.从读物的种类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如一套丛书的读法,一部书的读法,一本书的读法。成书的读物一般先要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再看内容介绍、序、前言、跋、出版说明等,这些都对书的内容的了解,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了解有帮助。接着是看目录,了解全书的框架。然后确定是通读还是选其中的某些篇章读,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抑或是选读等。

  一本杂志读法,一般先要看杂志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日期,再看有些什么栏目,各栏目有些什么文章,然后根据需要确定选读些什么。

  一份报纸的读法,先要看报纸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日期。报纸分版刊出,一般为每份/张4版或2张8版或3张12版等等,各版各有一至两个栏目,若干篇文章。看清栏目后根据需要选读其中的某些文章。

  书籍一般知识的系统性较强,体系较完整,材料较齐全,但时间性不很强;杂志内容较庞杂,较缺乏系统性,但时间性较强,是各门知识发展的前沿阵地。

  报纸的时间性、新闻性更强,其文章一般较精要,文字一般较通俗。

  书籍一般知识较专门化。杂志、报纸有普及性、综合性的,也是提高性、专业性的。

  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少年既可泛读各种通俗的书籍、报刊,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选读某一类的书籍,定向跟踪读某一类某一种的杂志、报纸,或杂志、报纸中的某一栏目的文章,以便学有所专。

  3.从学习需要或阅读时的思维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

  这些阅读法种类甚多,这里择其较有普遍意义的10种作简要的介绍。

  ①浏览法

  是一种大略地看,泛泛地读的读书方法。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包括速读、略读、跳读和细读等方法。已有阅读基础而善于学习的人并不是逐字逐句仔细精读的,通常是对整本书或一篇文章作快速阅读,了解大概内容,遇到有价值或所需的内容的时候,才停下来细读。一般来说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大小标题、段落的起句结句、特殊字句、文章的结论等,都是浏览应注意的目标;而书中的引文、推理过程、叙述经历等,则采用略读、跳读的方法。

  浏览完毕,应合上书回忆浏览所得,形成总印象,如果发现其中有值得深究的信息,应及时捕捉,或做好笔记,或进一步阅读。

  浏览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多读天下之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②精读法

  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精读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理解得精深、细致,达到“纤屑不遗”的程度。精读训练是其他几种阅读训练方式的基础。

  精读训练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的能力,其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

  ③扩展阅读法

  是指围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某方面,去“读更多的书”(朱熹语),以巩固和加深原有知识,取得新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

  进行扩展性阅读首先要从读过的读物中选择要扩展的目标,确定扩展的范围和方向。扩展性阅读大概有两种类型。

  其一是为加深理解而扩展阅读。如: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而参阅有关评价性的文章;为全面了解读物而参读节选的全文、原文;为加深对作者的认识而参阅原文作者的另一些文章等。

  其二是为满足兴趣而扩展阅读。

  用扩展法读书,要充分利用文章的注释或附录所提供的索引解决扩展法所需资料的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多种读法,对扩展法材料可精读,可浏览,可通读,可选读,视材料的价值而定;还要于归类整理,以积累和储存。扩展法读书对开拓视野,发展个性和特长十分有益。

  ④比较阅读法

  是指在精读、多读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方法积极主动讨不同读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学习方法。比较阅读常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文章构成的要素,比较性的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定比较点:立意比较,题材比较,结构比较,语言比较,写作手法较,文体特点比较等。

  比较的结果应能归纳出读物之间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较阅读是否扎实,是否有所得,关键就要看这点。

  比较阅读法还往往需要自己去选择比较的材料,因此,要运用扩展性阅读的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扩大比较面,以便比较得更广泛更深入。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有助于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矛盾,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比较,还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丰富和充实学习内容。

  ⑤出入阅读法

  是指先深入理解读物、领会主旨、产生共鸣,再回到阅读者立场上,对读物进行客观评价,以批驳谬误、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最初是南宋学者陈善提出的。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对出入法的论述阐明了精读在理解和评价方面的特点。“入”就是由感受内容到领会主旨这一理解过程。读者被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面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被作者的精避见解、严密的论述、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折服。这就是陈善所说的“知入”“见得亲切”。“出”是在“入”的基础上的对文章的分析、评价。敢于分析、评价,不拘泥于作者的观点,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就有可能冲破原见解而创新。如果只知“入”而不知“出”,人云亦云,尽言前人所言,不敢越雷池一步,则只能成为书本的奴隶而“死于言下”。“入”而能知“出”,才能分清书本中的精华和糟粕,作出客观的评价,决定取舍,为已所用,这便是陈善所说的“用得通脱”。

  运用出入法读书,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善于想象和联想才能对读物的内容有深切的感受,进入作品所描绘的境界。

  运用出入法读书,还要注意积极思维。学贵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敢于质疑,敢于评价,才能产生真知的见,道前人之所未道,进一步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⑥厚薄阅读法

  指阅读过程中,先用已有知识不断丰富读物内容,以求得全面深入理解,再抓住读物内容的本质进行消化,以便系统掌握的阅读方法。这种读书方法主张读书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把书“由薄读厚”;第二步再把书“由厚读薄”。正是由于这样,人们把它称为厚薄法。此法为数学家华罗庚提倡。

  所谓“由薄读厚”,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的每个问题,要加进自己的理解,要用参读法丰富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在形式上,书中批注了许多学习心得,写上了许多有关资料,又有笔记卡片等,所以越读越厚;从实质上讲,通过阅读,自己获得了许多比书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的知识、见解,也是“越读越厚”。

  所谓“由厚读薄”,指在对读物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内容精要获得了提纲挚领的了解,抓住了其中最本质的东西。

  第一步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量的增加;第二步是知识提炼的过程,是质的飞跃。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对读物的内容一步一步深入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有血有肉的东西。

  ⑦发现阅读法

  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要创造性地应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首先就要学会发现。

  阅读要有所发现,首先必须注意理解。正确理解读物原意是发现性阅读的基点。只有在掌握了作者的思路、理解了作者的本意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发出读物的新意来。要开发读物的新意,关键的一点就是紧密联系目前的情境,抓住与之有关的内容反复精读。所谓“联系目前情境”,包括联系阅读的时间、地点、个人的认识、兴趣、情感等等,但其中主要是指联系当代社会的实际以及谋求解决某一问题的具体目标。阅读时要紧扣这些特定的情境,通过对读物有关内容的分析综合、对照比较联想类推,引发出新的意义、新的感受来。

  要开发读物的新意,还得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解释读物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它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不但要看到字面的、主要的东西,还要看到深层的、其他方面的东西。

  要开发读物的新意,还要有“怀疑精神”。善于质疑,常爱发问,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发现性阅读是一种常用、实用而又是较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需要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各种读书方法。例如要联系目前的情境,决定内容的取舍,就得运用浏览的方法;要多角度阐释读物,就得反复精读,推敲比较;要辨伪去妄,提出新的看法,就得进行扩展阅读和比较阅读。

  ⑧查读法

  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查读工具书,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择好工具书。根据所查问题的性质,确定查找哪一种、哪本工具书。如查语体文的生字难字,可查《新华字典》;查文言文的生字生词,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二,弄清几例,明确查法。通常工具书查检有部首法、音序法、分类法(按学科、事物的性质特点排检)、专题法(围绕专题汇集和编排材料)、时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 如年表、历表、大事记)、地序法(用于地理、地方性的资料排列)等。

  第三,细读条目的内容,借助条目释文解决问题。

  查读,使用工具书,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在不断的查读实践中掌握要领,熟而生巧,形成习惯、技能,以提高查读速度。

  此外,还有专项的查读,资料的检索、查寻等,也都得查读。

  ⑨速读法

  速读是快速阅读。从心理学方面说,阅读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眼睛,使大脑感知文字符号。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视觉广度,就是看一眼所关照的字数,二是眼停和眼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是在眼停的时候,才能阅读。因此,尽可能扩大视觉广度,把看一眼只有两三个词逐步扩大为一目一行;在此基础上,再把眼球的左右移动改为自上而下的移动,自然可以取得较高的阅读速度。这就是速读。

  速读的主要功能在于可以用尽量少的时间,了解文章或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全貌。

  速读是否能保证阅读质量呢?科学研究表明,运用正确的速读法并不影响阅读的质量。这是因为一般的阅读过程是:从视觉中心到语言中心,到说话中心,到听觉中心,再到大脑阅读中心;速读则要求建立新的联系,即从视觉中心直接到大脑阅读中心。这样,眼脑直接反映,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不仅使阅读速度提高,而且也保证了一定的阅读质量。

  速读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变读书为看书,养成默读习惯。要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克服指读、喉读的毛病,真正变“读”书为“看”书,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二是努力扩大视觉广度。视觉广度,即读书时,眼停一次所控制的接收面。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视觉广度窄,一般为几个字或三两个词。实施训练,要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到行,逐行看读,整页看读,养成习惯。

  三是努力减少回视。回视,即再看一遍,也就是二次阅读。回视,或者因为没看懂,或者因为没记住。克服回视的有效方法是速读一段后,及时作“尝试回忆”。在“尝试回忆”时,对遗忘的可以补充,记惜的可以纠正。同时,用于速读训练的材料,难易要适度;尤其在开始训练时,不要选太难的读物。

  四是培养变速阅读的习惯。读物不同,阅读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因此应当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一般人阅读,习惯于逐字逐句,这是不必要的。这种习惯,也是培养速读能力的障碍。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变速阅读的能力,并且养成习惯。

  ⑩猜读法

  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去推测文中的未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中学生的阅读实际上常带有猜读的成分。猜读的关键在猜,猜即合理的思考分析。要从全文的内容、线索,上下文意出发去猜,要猜得合理,猜得可解,才能正确理解文意。猜读要防止对文意的主观臆测。猜出的意思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论证,方可确定。

  此外,古今中外各伟人、名家、学者也常有其个性化的,对他们的成就甚起作用的读书法。如孔子读书法,朱熹读书法,鲁迅读书法,毛泽东读书法,巴尔扎克读书法,列宁读书法等等。这些名人的读书法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但对中学生的阅读也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生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下一篇: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