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提高小学教师语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加强教学语言的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整体把握。因此,教学活动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一些教师认为教学语言不用事前准备,可以临场发挥,其结果在活动中,一些教师的语言语无伦次、晦涩难懂,影响学生的理解,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情况大多是由于教师缺乏教学前对教学语言的精心准备。因此,教师在教学前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和流畅生动。

  语言生动形象即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的表达,使所讲解的内容在人们的头脑中再造事物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思考或情感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起形象思维的能力。总之,教师讲授的生动性对促进学生投入或参与教学、改善作为教学效果衡量指标的学习成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问题语言的精准性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出学习要求、提供活动线索、练习机会等,还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行为。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提问语言要求规范化。通过教师准确的提问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教师的提问语言要想达到规范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精心的备课、较好地掌握文本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语言比较随意、不标准,缺少明确的指向性,那么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是教师所要的答案,自然教学中就会有很大的出入。教学的实效性也就大打了折扣。教师的提问语言过于啰嗦,很多话重复好多次,甚至学生回答后,老师还重复学生的话,深怕学生不理解。这样就造成教师教学语言的重复单调、枯燥乏味。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提问语、教师的提问艺术真的很重要。好的提问,学生马上能够回答到点上来,而不恰当的他提问,学生往往绕来绕去也说不到点子上来,这

  不能怪学生,而应该反思教师自己的提问是否恰当。可见,提问语的标准化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的重要。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细心研究,不断积累课堂提问的艺术。

  2、通过反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反问是指教师将学生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重新抛给学生。有研究者把教师的这种反问与自然情境中母子间的对话作比较,发现有许多的相似之处,经常使用“诱发问句”,使双方围绕同一主题进行交谈。由此,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反问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还能保持谈话主题的活力。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而早期儿童的自我尚未分化,还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教师的反问恰能促进小学生反思的萌芽,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恰到好处地把问题反抛给学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3、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拓宽思考角度。追问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二是查明真伪。其表达方式主要有:“为什么”、“怎么知道”、“从哪里可以看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在这连续追问下,使学生探索出的结果都有机会表现出来。 教师正是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拓宽思考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发散,在广阔的空间搜索,从而有新的发现。

  (三)增强评价语言的针对性

  1、通过指出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表扬学生

  表扬是“个体依据其所认定的标准对他人的产品、表现或贡献所做的积极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沟通过程,是表扬者与被表扬者交互作用的过程。表扬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表扬的内容,而且取决于表扬所发生的具体情境、表扬所传递的潜在信息和被表扬者的特征及其对表扬所做的解释等众多因素。

  教育心理学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赞许和表扬的愿望。一旦这种愿望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转化为一种向上的持久力量,使其为实现老师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进取。表扬作为学校常用的一种正面教育的方法,既可能是具有破坏性的,也可能产生积极作用,这取决于怎样用它。通过具体的表扬语言,使学生明确教师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期望,学生会明白自己为什么得到表扬,自己的哪些做法是好的,对于将来能否以及如何得到表扬,学生可以做出一定的预测和控制,教师也通过表扬与学生实现了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2、提倡鼓励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要求

  教师有时采取鼓励并提出进一步要求的策略,来强化学生的某一行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很少有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或要求的,即使有,也是针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而没有给学生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在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要求,才能使学生不断地进步提高,才能使教师的积极评价语发挥最大的功效。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四)深化教师语言的人文性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道德人格。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德行统一”,成为品格高尚的优秀教师。

  1、增强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师是语言的传递者和运用的艺术者,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作为语言形象的设计大师,这就要求教师应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素材是否丰富。教师的语言素材我们认为首先与教师本身具备的文学修养水平有密切关系,与教师的语言经验丰富与否相联系。教师在开展自身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语言文学修养的教育,不能忽视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炼。“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2、培养对学生的宽容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是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而宽容精神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宽容精神要求教师在观念上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容忍学生成长中的缺点和错误。在强调教师的宽容精神的同时,应当防止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宽容不等于溺爱,不等于放弃批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容精神是“我—你”关系的应有之义,是“主体间性”的深层品质;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必须尊重学生。对话、包容和共享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师生角色的淡化或混同,更不是教师权威和主导地位的丧失,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人”的意义上的人格和尊严的平等,这种关系不仅能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教育者从对“统一性”的崇拜转化为对“差异性”的尊重,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本主义教育坚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成功的可能,主张实施发展性评价。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潜能和不同的发育特点。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带个人偏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下一篇:浅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