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论文摘要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3、重视情感教育,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总之,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新颖独特是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创新思维是左右脑系统活动的结果。教师应在现代教育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学科的方法,以情激情、积极引导,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创造性的“学”,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愿每位学子都成长为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学科教育;创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么,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能够新异地、独特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在同一群体的学生来说,面对同一个问题,某人能发现新颖的、鲜见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给出合理解法,这就是一种创新。创新需要教育,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少儿时期是占有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和个性。“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孕育着创造思维的火种。鉴于此,不要过多指责,否则,就会压抑或扼杀特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水平。教师的思维方式、人格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而且可能会持续地、潜在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寻找创新教育与学科的结合点,处理好“双基”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是构成智力各因素的最高层次的有效结合。它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作用下,在主动探索求职的构成中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联系、提出新见解、创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发散性、灵活性和简约性。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去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在策略方法上,应注重引导、点拨,启迪智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引导学生善思,鼓励学生独特思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引导、点拨、启示、讲评,教学生善于思考,在思考中领悟,进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路和做出新结论。思维的独特性主要指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做出的结论上具有独到之处,有新突破,超脱了常规的思路。

  2.教学生运用转化思想组合新关系、拓展新思路。创新的根源是“联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根据原有知识的联系展开联想,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路或见解就是一种创新。在引导学生思索新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诸如“生于熟”、“顺于逆”的转化。以“生于熟”转化为例,当遇到某一个“生”问题难以发现其中包含的新联系时,可借助联想将他转化为“熟”问题加以解决;而对一个“熟”问题寻求最佳解法时,则就需要转化一下角度进行分析,尝试把“熟”转变为“生”。对于“顺与逆”的转化亦是如此,这里无论用顺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一旦无法找到切入点或无法找到解题思路时,都应当及时向对方转换,进行尝试。长此以往,形成双向思维的习惯,遇到问题发现新关系的几率就会增多。

  3.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求异和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特点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训练时,要注重开导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猜想)。一般来说,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关系与新解法的可能性就越大。如语文数学教学中的“一图多用”“一事(题)多写”“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都是培养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的较好的常用方法。要敢于“放”开,启发学生由不同的角度立意,用不同的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大胆“标新立异”。然后要“收”,进行集中思维,经过比较鉴别,找出“通法”,选出最佳的立意或解法,体现优化思想。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从而创立新见解、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它是比形象思维更高级的一种形式,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传奇色彩和创造性的成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教师应当运动诸如焦距、实物演示或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等多种媒介来激励和唤起学生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任意翱翔,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在教学中切不可对学生的思想限制过死,使他们只能做出“雪化了是水,而不是春天”这样的回答。语文教学尤其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和连续,在语言中想象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激活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数学教学要结合有关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联想以及想象能力。美术课上应鼓励学生多画想象画。各学科教学都要随时抓住机会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应当指出,创新需要知识,需要学科的思想方法,需要智力。任何学科又具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功能。有人说“知识+科学方法+灵感=创造”,这话极富哲理性。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也为新异见解的产生和评价提供了基础。没有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积累与内化,而且,熟能生巧,巧可创新。因此,学科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密不可分的:既要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对其一生的发展与有工作与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思想方法、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为他们独立消化、举一反三并且灵活运用、巧妙结合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就数学而言,其内容是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统一体。这里,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是数学大厦的两大支柱,尤其是后者,是数学知识的凝练与灵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库。语文教学中也有个思想方法与学习策略问题。在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方法策略教学,教会学生思维,提高认识策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情感教育,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协作的过程。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课堂上学生浓厚、强烈的学习情感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保证。因此,教学应在同步发展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过程中,使二者相辅相成、互帮互促。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尤其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于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意志品质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语文、数学等科都涉及到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形象展现、审美、表达等内容,这一切都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应尽力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探究内容,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发灵感,激起创新的欲望。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流畅的表达,都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探求和开拓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部因素,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是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而人的情感对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使教学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教师要以亲切的教态、饱满的热情、灵活多样的教法去感染、激励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体验到创新成功的愉悦与价值,形成良性循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

  总之,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新颖独特是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创新思维是左右脑系统活动的结果。教师应在现代教育向指导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学科的方法,以情激情、积极引导,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愿每位学子都成长为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