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心得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21-09-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新课标的大形势下,一个中学生物教师要如何才能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如何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特别感兴趣。

  以下是我围绕新课程的特点,根据相关的一些著作和文献的阅读所得的收获与思考体会。

  一、围绕中学生物课程理念

  新课程下的课程理念有: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

  背景:“教材是编者根据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学生情况所编写的,具有较大的共性。但是各地区、各校还有特殊性,我们要处理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教材的编排顺序与知识点的主次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地区特点与学生实际。”例如有的教材上的一实验: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这种实验材料是有些地方学校所不具有的,教师不应当局限于教材的条条框框,则应当跳出教材,寻找接近的适合的替代实验材料。

  思考:在这种理念下,教师要立足于新教材,领悟新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整合并优化其他教学资源。要作为教材的建设者、课程的构建者,而不是教材的执行者。将生物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使我们的生物教学真正走向社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若要做到不被教材所束缚而运用得恰到好处,则需要对教材有较深入的研究;初除此之外,还得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展,作为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来源;同时,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适当的挖掘出有价值的校本课程。

  2、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背景: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象全体学生,他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例如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进步学习打下最基本的基础。而兴趣,胡中敏《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所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教师在现行的新课程下,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景,激“活”书本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对生物学得知识具有较大的兴趣。另外科学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方挖掘这一能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4]

  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不管学生接受程度的青红皂白,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一股脑儿的给学生灌注知识。这种被动式的灌注,比较少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的去获取知识。这种教学的方式的结果可能是表面上学懂了,但是知识背后的延伸知识,或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却一知半解。

  1)对于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利用多媒体等将我们生物课中的宏观与微观(如细胞的结构),静态与动态(如有丝分裂的过程)、抽象与直观(DNA的双螺旋结构)等能够方便的实现相互转换。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觉得生物的课堂是个丰富有趣的世界。

  2)对于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是资源,是知识,启发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是学生培养兴趣的重要源泉。学生可以走进图书馆,网上资料的收集,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搜集人们都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收集后并整合。使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与教师、同学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和展示知识。这便是兴趣形成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3、以生活架起学生与生物的桥梁。

  背景: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生物学教学重点基本上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种教育观点的狭隘性使得学生无法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无法感受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特性。[3]

  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引入丰富多彩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周围的各种生命现象,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良好品质。[6]例如,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讲解乳酸产生式,教师可从长跑、做酸菜、酿酒等方面入手启发学生。[3]在课堂外,可通过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这样即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更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平台。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活动都具有学习价值。如探究性的学习、感悟性的学习、情境性的学习以及问题性的学习都属于非系统化的学习,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分数看成绩的教学态度,树立以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6]

  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重点。

  背景: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直接就给出相关的答案而不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主动探索问题。葛秀慧在《探究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模式》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导学生解释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3]。即不限制学生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猎枪”,把学生培养成“猎手”,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猎物”。[1]

  思考:的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诱思,以思导学,让学生学习中重要的思考能力。1)实践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串来组织讲课。如: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的结构?为什么不能只有一条呢?为什么要有磷酸基团?为什么碱基对排列在中间?为什么一定要G与C,A与T配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使知识的瞬间激活为学生思考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神奇,理解存在便是合理,而不是课本这样讲,我就这样记住就得了。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仍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也是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时候,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三位一体的能力确实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

  2)另外对于学生的质疑,首先,教师不要正面回答,而是讲解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对有独特见解者予以鼓励。[4]

  2、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背景:现在的学生因所处的环境的优越,他们的心理素质明显比较差,而且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很少在传统的课堂上渗透,这便是教育的重要的缺失的一环,也由此酿成了很多的学生轻生的悲剧。[4]

  思考:只有我们积极的去探索真正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生命的美好,他们才能懂得关注生命,体悟生命与完善生命。例如:在遗传病一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遗传病的分布与发生概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健康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让学生了解到更有许多不幸的人。从而具备一种珍惜生命,体悟生命的情怀。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认知付诸于实践中,让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经学生的心灵。

  3、生物史渗透人生观与世界观。

  背景:新的教材中多出现有大量生物学家对生物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有的教师会把这些繁杂的过程直接跳过讲解重要的知识要点。其实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的。

  反思:很多的科学家对于探究生物奥秘的过程也是我们认识生物本身的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将探索的历时重现,那么学生就能重新体验这种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科学研究的精神所在,对于真正掌握与了解也许更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这种人文的渗透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打破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

  1、重视探究实验教学。

  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体现在探究性实验的落实上。

  思考: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的发现”。在探究学习或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三种基本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和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生物学别样的魅力。

  2、师师、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

  背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生物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近几年兴起的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教学策略之一。[8]

  思考: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师师、师生、生生合作的良好的互动模式。这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教学方法,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知识技能为根本目标。

  合作学习的原则是:1、自己主动相互依赖(目标和奖励具有依赖性,要资源共享和分担角色);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各成员的座位可进过特殊的安排);3、各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4、各成员间的协作技能;5、具有一个合适的评价和过程监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关注自己的共做,也关注他人的工作。[9]

  3、掌握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

  背景: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最终指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的结果。[4][5]

  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中,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渗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自主学习,摆脱死读书和读死书的被动学习习惯。

  总之,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等等。

  以上是我的读书心得,我深深地相信,没有哪一种最好的教学理念、方法或教学模式,只有根据特定的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不断改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但是唯一至真的标尺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最终目的不止单指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提高与发展,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也是一个学生的角色。而这种发展是长远的的,可持续的。这都有待于我们这些示范生的学习与努力,也让我们一起展望新课程下生物教学更成熟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在生物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    下一篇: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