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古诗词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12-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再多我也值得……”沉浸于温情而曼妙的乐曲中;回味于二十三年的笔耕不辍的耕耘;品读于我所衷爱的语文课《诉衷情》。又一次感悟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真谛!时隔二十三年我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价值、生命与成长的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把握教材 感悟词境

  教材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精华,是学校教育资源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做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对教材的领悟程度直接关系到教材目标的实现程度。《诉衷情》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情。本单元三首古诗词,虽然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诗作不同,但是爱国情怀是一样的。本课既是第一课《蜀相》爱国情怀的延续,又是第三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壮志难酬的铺垫。第一眼看见陆游的这首《诉衷情》,我就在想,“诉衷情”绝不仅仅是一个词牌,更应是陆游在诉说自己对国家的一片深情啊!“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品开门见山,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这是诗人对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心情与生活的概括描述。“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已垂垂老矣的陆游面对“旧貂裘”,忆起当年驰骋沙场的经历与记忆,而今却被迫无奈退隐还乡,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遗憾与抱恨。此时的诗人该是泪流满面了吧。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组词句深切地抒写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自己的无奈,也隐隐地流露了对时政的不可言喻之情。“胡未灭”,说明侵略者仍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报国之力;“泪空流”,既有无力报国之悲苦,也有被迫退隐之痛心,还有对时政黑暗之无奈。“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一组词句,深刻,悲凉,苍劲,有力。自己原本是充满报国之志,谁料却被排挤退隐,如今即使天天梦想奔赴边地奋勇杀敌,可事实却只能隐居“沧州”,眼看着自己慢慢老去。“此生难料”,告诉人们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满怀报国之心的人竟然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多么的令人潸然泪下!这是年迈的诗人血与泪的凝聚,心灵深处的呼唤慨叹的最强音,难怪能为历代传送。

  二、走进作者 体会词境

  古诗词作为语文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应该有其独特之处,即:了解诗人,了解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典故(古人习惯用典,一个字背后可能就有一个故事)。像这首词,学生不了解陆游的生平,不了解诗人写词的背景,就不能体会到诗人的那种无奈、遗憾的背后所体现的浓厚的爱国之情。所以在学诗前,应让学生充分的占有资料,才能在品读中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自然也就能悟其情了。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这从他的诗作中不难感受到,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陆游积极抗金的举措,反而几次罢了他的官,这样的朝廷又焉能不被历史所淘汰。“志在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读过这首词后,愈加的唏嘘不已、感动不已。词人已是闲居之人,且年岁已高,然壮志未衰,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时时激荡着我的心,有敬佩,有感动,还有愤慨,当然是对当时的统治者。

  三、影音相助 词境升华

  每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词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词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词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诗词中的意境美。我引导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抓住“万里”“匹马”体会到壮志凌云、英勇的陆游。我播放陆游战争视频感受陆游满怀一腔报国杀敌之志,当学生看到陆游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的画面,内心激动不已。在结尾处出示陆游年老的图片让学生看的揪心、难过不免有的学生为陆游而泪流满面。词中有画,画中有情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出陆游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也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四、反复吟读 融情词境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才能彰显这种音韵的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在教学时就采取了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读、教师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读,并指导学生对情感明快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高昂、轻松,语速轻快。对感情抑郁、悲愤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低沉、钝重,语速较慢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他们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这样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诉衷情》先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词意,教师配乐(十面埋伏)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思考:“你又听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理解“梦断”抓“暗”体会又是一个怎样的陆游?(惆怅) 作者借典故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对比朗读。 老师一咏三叹,男生、女生、齐读,学生感情在读中升华。如果诗人的报国之志能实现,即便鬓先秋又何妨,可惜可惜!(女生读)

  如果诗人的报国之志能实现,即便战死沙场又何妨,可叹可叹!(男生读)

  如果诗人的报国之志能实现,也许他的人生就会多一份豪情,少一份悲愤!(齐读)

  为国空流18年的泪啊,这又是怎样的陆游?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让我们怀着对陆游敬佩,感慨。诵读这首悲而忧,忧而愤,愤而空的《诉衷情》。师生配乐词朗诵。学生对陆游的敬佩,对《诉衷情》的喜爱,满腔的情感喷薄而出。

  五、主题凸显 生命至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诉衷情》课堂上我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品读,我始终围绕一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达到与诗人思想共鸣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大的收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词中的壮志与现实的冲突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有助于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为生活在和平年代感到幸福!特别是在结尾处“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12年后你的人生之志何如?”

  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在生命的课堂上建构、探索、合作的对话,

  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的思考。生命教育在于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冲击,知道生命的多姿多彩和未来的无限可能,让学生对未来进行美好的憧憬而永不放弃。珍惜自己的生命,积极向上的快乐生活,快乐成长!望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爱国情怀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