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议指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与方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3-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相对落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导致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上作文课发怵,写作文语言匮乏,无文可做。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自然言辞单调,内容空洞。所以,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有效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

  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课外阅读中既可以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又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

  1.在阅读中,理解   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全文(或其中的一部分),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想一想文章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础上才能积累。

  2.在阅读后,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如:摘抄文章中的名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抄录;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的小标题,列出提纲;写出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把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   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要定期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在阅读时,剪贴

  指导学生从自己所订阅的刊物上,把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贴本。剪贴的内容是是学生经过判断、分析自己选出来了,学生在运用时就会游刃有余。剪贴本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多了,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不会无米下锅。如写《农家小院》时,有个学生把剪贴到的“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悠闲的在院中寻找食物”,“鸽子时而自由飞翔,时而咕咕的欢歌,时而安闲地举目远眺,再看那刚刚做了妈妈的老母鸡正带着它的鸡宝宝悠闲的在院中寻找食物……”。当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积累的材料时,一个个的写作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二、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于涟老师说:“头脑中‘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充实,质地好”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缺少写作材料,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材料的眼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要教会学生捕捉特点,发现异同,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形象逼真,生动感人。

  1.观察要有顺序,抓特点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可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进,由上到下,由左到右进行观察。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可由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又看见什么……一样一样的按照顺序观察。不可东张西望,要有目的捕捉一切有用的东西。观察要抓特点,清楚事物的不同点,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特别的变化规律。

  2.随时写观察日记   学生学会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例如:好朋友送的精美礼品,老师在课堂做的有趣的实验,父母送你的新玩具,或观察到一处自然景物或小动物,春夏秋冬千变万化的气象,人物的举止、音容笑貌,不同场合的社会现象等等,都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再加上自己的亲身感受,认真地把它记下来。如果学生只观察不记录,即使再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忘记。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积月累后,就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如;在十二月的一个下午,天气灰蒙蒙的,此时学生们正在教室里做作业。外面寒风凛冽,突然有个同学说;“下雪啦!”于是教室里的小脑袋像是有人指挥使似的齐刷刷地扭向了窗户的方向。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们认真观察、细心感受,把观察到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时,窗外的雪飘飘洒洒越下越大,连对面的办公楼都快看不清了,窗前的大树模模糊糊在风雪中摇曳,学生们个个都认真看,轻声议论着。一会儿,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都低头投入自己的写作……大约十多分钟后,学生的《第一场雪》的作文片段就写出来了,学生对这样的观察日记很感兴趣,习作效果自然很好。

  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

  三、在亲身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不一定就能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思考。一个教育学家说过:“能够教育一个人的最好老师就是伟大的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亲身实践中储蓄富有独特感受的个性化材料。

  教师们都有同感,如果作文所反映的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或他们亲身经历的,孩子们就会如鱼得水,不但能写的具体,还能表达出真情实感,那么,教师就应该多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亲身实践后,再趁热打铁写作文,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做基础,自然就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倾吐出来。如在指导学生写《捉蚂蚱》先带孩子们去草地捉蚂蚱,然后回教室让学生说捉蚂蚱过程中的动作、心理活动和心得体会,最后再动手写作文,孩子们情绪高涨,作文一气呵成。文中的“捂、罩、扒、踩”等词语生动传神,心理活动充分真实,把捉蚂蚱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教师要把作文教学搞活,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激发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积累,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始终明确,材料之于作文,就犹如源头之于渠。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用心去生活中有所发现,才能为作文提供活水源泉,只要有了这股“活水”就不愁没有写作的好素材。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写作素材时,就拥有了开启构思和创作佳作的钥匙,就能运用素材使文章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怎样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