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农村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2-05-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场“史无前例”的寒假,让2020年的春节格外令人难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大中小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和使用更加密集,不仅在家接受各类在线教学,也在空闲时间利用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此次防疫居家隔离期间在线教育大规模应用,凸显了互联网在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检验。

  一、农村青少年网络素养现状

  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是网络的原始居民,对网络的众多功能往往无师自通。通过微信、QQ 进行社交,网上购物,看网络小说,追剧,刷视频,玩游戏等方面相较于成年人更得心应手。用新生事物钉钉网络在线听课, 也是很快熟练掌握各种功能。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要远高于成年人。虽然他们对网络技能方面掌握较快 ,但他们的网络意识主要停留在购物、娱乐方面,即使由于线上教学的进行,一些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想、兴趣和爱好主动学习,获取有用信息的同学很少。在网络行为方面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往往控制不了上网的时长,甚至有同学沉迷于网络,导致个体对自我真实的处境地位、对原本未来自我的规划产生一种质疑,网络将个体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从而导致自我认同感的下降。基于目前的状况,农村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网络素养的涵义

  美国学者阿特·西尔夫布莱特将网络素养的涵义分为七个层次:第一,可以决定自己的网络消费;第二,对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有较好的了解;第三,能够认清网络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四,具有分析网络信息策略的能力;第五,善于解读网络信息文本和网络媒介文化;第六,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欣赏网络信息的内容;第七,向网络互动的对象提供负责的,有效的媒介讯息。

  三、网络素养的教育现状

  作为世界上较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英国教育部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式教学体系并设置相关考试,力求实现中小学能够管理自己的媒介接触行为的教育目标。在我国,网络素养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人士的关注。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2010年5月至7月,共青团中央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大家e起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深入北京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等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网络素养教育。

  三、农村中学的应对策略

  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势在必行,但教材的编写和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县级单位的团委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提供不了实质的帮助,所以学校仍然是当前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为此,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老师的网络素养方面的培训。以往在网络教育方面,学校缺乏重视,致使网络教育观念滞后,模式单一,青少年缺乏兴趣,难以从课堂中习得相关知识。信息技术老师不应只是说明道理和讲授课程,而要加强自身学习,并做到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和热点事件,为学生分析当下复杂的媒介事件和现象,教给他们自觉辨别媒介信息和正确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能力。

  (二)请某些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一中的校友,走进“网络素养”一中大课堂。比如,通过航天方面的英雄,育种方面的专家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关于网络和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的演讲,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利用有更深的了解。

  (三)通过家校共育,加强对家长“网络素养教育”的宣传。家长是与孩子成长相伴的第一亲密人。家长的言传身教对青年的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很多农村家长学历低,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很有限,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购物、聊天、刷抖音和快手,对孩子造成很大不良影响。通过家校共育,推动家长努力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塑造家庭整体健康上网环境,不断学习更新青少年网络保护相关知识,了解主要互联网平台和APP的未成年人使用模式,同时重视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将其真正纳入子女生活方式、文化素养、道德价值等的引导和保护。

  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即可以为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也可以因过度的沉迷而危害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通过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做到去弊兴利,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便利性,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过度依赖网络社交软件,不成为她的奴隶。提高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重视独立思考能力以生产原创内容。并时刻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微课在小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