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途径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更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整合实施的过程。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创新创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形成一种有效的行动方式,即家校共育模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学校和家庭一致的要求和行动下,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成长。

  学校为主导

  劳动教育学校应当是主导力量。规划落实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每年三月“学雷锋日”“妇女节”、四月“植树节”等,这些节日,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充满生活意趣的劳动,也能够成为丰富学生学习与生活内容的补充。召开主题班会,懂得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最光荣。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纠正不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不把劳动当作是一种惩罚,不把劳动简单理解成做手工。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鉴美,以劳创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属于生活。学生通过劳动,尝试、探索中开展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探究性学习研究,由被动变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根据劳动技术课本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特长,制定具体劳动内容。一二年级进行穿衣服、戴红领巾比赛和整理书包比赛,三四年级进行系鞋带和叠衣服比赛,五六年级进行钉纽扣和包饺子比赛。在假期的作业中,合理设计,加入“劳动小能手”这一活动,让家长有章可循,学生在假期有事可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的习惯。重视家长在学校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承担其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充分沟通,转变家长错误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价值观,让家长清晰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要具备的劳动能力,形成家校观念的共识。

  家庭为主体

  劳动教育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家庭参与、多种手段落实劳动教育,是可行的途径。让学生从家务劳动中得到劳动教育,可以先从与学生自身最密切相关的收拾房间、整理文具、打扫卫生开始,逐步发展到制作简单餐食、清洁餐具,以及日常家居物品的初级维护等。家务劳动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有助于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全程、全情投入,也可作为家庭亲子活动最主要、重要的形式。在家长的指导下,自行完成。简单家常菜制作、衣物鞋类书包的清洁、简单衣物的修补、物品收整。家长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在家务劳动中能够更多、更快地掌握最基础的生存、生活知识和技能,这对营造和谐和睦的家庭生活氛围同样大有帮助。家庭成员分工与协作,公共卫生的清洁、家庭餐食的制作、家庭公用物品的使用与摆放、家庭成员的相互照顾等。鼓励学生在家里寻找服务的小岗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劳动的技能技巧。

  传统节日、节气形成的劳动内容也很重要,家校合作的方式保证了传统劳动教育的继承与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渗透着劳动内容和劳动教育。清明节为故人扫墓,端午节和家人一起包粽子,重阳节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这些节日文化都能依托家校合作达成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社会为平台

  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从学校到家庭直至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和协同推进。学生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家庭为孩子投身志愿服务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肯定。家校社共育开展劳动教育,将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充分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理念深入新生代的意识和观念,也是为了从小引导年轻一辈认识到劳动习惯和能力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作用。公益性质、强调奉献精神,应当是新时期构建家校社共育链条,合力落实劳动教育的又一重要方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小学教学案例分析与写作    下一篇:谈谈我对“双减”政策的理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