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更是奠定一个人今后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的构建, 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的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其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学校里,一些同学出现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破坏公物教等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有不少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以解决中学生因学习压力重造成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等。

  三、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优等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有时因缺乏客观评价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所以教师应学会多赞美,少责备,让学生能不断地从老师的赞美中得到鼓励。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青少年,大部分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