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中小学课堂有效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策略刍议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被人们简略地称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接受与个人(单独)”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多年来依据学生基数大、层次多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显现出明显的弊病。比如,先进生的榜样作用减弱,学生之间进一步分化;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人力资源,特别是普通班中集体的正面教育力量缺失,等等。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病,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本文认为,组建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突破口。本文所提出的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融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于一体,是一种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学生自身人力资源,让学习和品行相对较好的先进生与学习或品行存在一定障碍的所谓后进生结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互相监督纪律、品行,互相提醒和鼓励学习,课下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交流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水平,最终促成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先进生,他们在组内起着主要的帮助和模范带头作用。

  一、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意义

  1.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提高和促进作用

  我国最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共同学习的重要作用。先进生和后进生结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先进生在学习上给予后进生帮助,无论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方面,无疑都会对后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先进生也会从中获益,因为向别人传授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给全组及每个组员都定出阶段目标(如学期目标、月目标等),使每个学生既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又要分担全组责任,学习的动力会更充足,积极性会更高。特别对先进生,为了顺利完成辅导同伴的任务,自己首先必须要把知识学扎实,这无疑对他们自身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的关健是要保证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责任。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现代教育提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合作”。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如果学生意识到他(她)的学习过程,那学习就得到最佳化。象这样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此相关的认知结果或其他事物的现象,心理学家把它定义为元认知。简而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对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却从未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大多处于自发水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得好或学得不好。互助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之间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学习内容,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理解外化,在“大声思考”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推理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

  3.有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社会化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个人的独立的、相互之间是竞争的,不少学生由于长期闭守于自己所构筑的生活世界特别是心理世界里,缺乏与教师、同学等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了一种封闭萎缩的精神人格。在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内,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也实现着自身人格的良性发展。首先,先进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心理迁移到学习上,又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第三,和教师居高临下的教导相比,初中生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影响(青春期心理特点),来自身边的榜样对他们更能起到激励作用,所以后进生对先进生提供的帮助也会乐于接受,而学习的进步又会减轻他们的自卑感;第四,互助合作小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除此以外,互助合作小组还可以满足其成员尊重、友谊、归属、交往等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免于孤独感等。

  此外,互助合作学习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只是掌握技术和知识,仅仅成为“智能人”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其中包括:能够在社会情境中积极展示自己,敢于与他人碰撞、与他人交流、与他人竞争;能够在社会性情境中认真奉献自己,善于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个人与社会的良好顺应,如学会“合作、关心、奉献、完善”等,这是传统的个人独立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4.加速学生的发展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发展不仅跟随成熟或与成熟同步,而且可以领先成熟。他认为,处理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教学必须始终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是落在发展的后面。为此,他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靠模仿来做到的区域。他说:“由于帮助,每个儿童可以做得比他自己能够做得更多”,“今天儿童在协作的情形下能做的东西,明天他就能自己去做”。根据这一原则,为后进生树立一个可以经常与之交流并对其提供帮助的模仿对象无疑会促进他们的发展。

  5.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水平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历、情感和知识。当与其他人互动时,学生接受到一些与他们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冲突的思想观点;这些随之而来的认知冲突在许多发展理论中都被认为是学习背后的推动力。互助合作学习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探究,通过共同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分享观点,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产生1+1>2的新合力。

  6.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传统的个别独立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不干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教师教会一个是一个。在目前师生比例悬殊的情况下,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采用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与先进生、后进生之间形成多向互动,利用学生间存在的不同层次,教师日常的许多辅导工作可以在学生互助学习小组内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需针对个别小组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的这种宏观指导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7.有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的每个成员。它既塑造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影响他们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在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而这种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又能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能量。可能有人会产生顾虑,学生帮学生能靠得住吗?有时间互相帮助吗?其实这些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一是接受知识快的学生,既然自己能理解,也应该能够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别人,而且前面已提到,这种传授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是现在很多学生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一项任务,作业完成了也就没事了,他们并不主动去复习或预习功课,这剩余的时间与其让他闲着没事干,倒不如让他去帮助那些接受慢不会做作业或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后进生,助人的过程也实现自助,同时也相应地减少后进生因不会做作业而抄袭或者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也可以不必再为收不上作业而头疼,岂不是两全其美!

  二、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支持系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没有严密的规划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也一样,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从最初的分班到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实施互助的时间和方式、各个组员负责的科目或内容、互助合作结果的评估(如可以和“三好学生”的评选挂钩)以及教师的职责规定等等,学校都应制定系统完善的操作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下面简要谈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支持系统。

  1.分班模式应适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合作学习要求组内必须有能够实施帮助和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生,因此,在分班时应注意各班好、中、差学生搭配,为有效互助学习小组的组建作好铺垫。

  2.教师要起到策略指导作用

  在学生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教师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帮助和督导,提供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策略。由于经验所限,学生在互助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妨碍互助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帮教方法不当、互相之间不会配合、人际冲突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但教师的帮助应仅限于策略指导,不要取代学生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助学习活动本身。

  3.互助小组内成员应做到优势互补

  先进生和后进生混合编组,一方面先进生在各门学科上应各有优势,另一方面组内一定要保证有品行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在这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优势互补,对互助组的大小又提出了要求,小组不能太小,一般每组要有3~5名学生,当然也不能太大,组员太多容易导致责任扩散,不利于保证效果。

  4.座位的编排应尽量便于学生实施互助

  为便于学生实施互助,同一互助组的学生座位应尽量邻近,这样组内互助合作活动的进行能够更便捷和及时。

  5.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互助合作学习时间

  互助合作小组成立后,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找时间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学校为学生定出专门的互助合作学习时间非常必要。在固定的互助合作学习时间里,同一互助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互帮互学,保证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6.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评价相结合

  组建了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后,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仍以个人的成绩为依据,那将无法调动学生互助的积极性,互助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成为有名无实的摆设。只有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激励互助小组内的合作性互动。

  以上是我对学生间互助合作学习的一点思考,当然,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多种影响力量的整合,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红色文化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双减”政策下如何让农村孩子快乐习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