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准备阶段”的几点做法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9-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它既表现为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意念,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动机一般是由另一个心理学名词“兴趣”作为支撑的。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前提因素。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

  一、兴之所至,心之所向

  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一)始终做有好奇之心的教师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说: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另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更要始终保持一颗探索自然、探索社会、探索世界之心。作为教师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受到了各种教育,但在广阔无垠的世界面前,真的如砂砾一般渺小,有限的生命所知实在有限。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关注未知。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一事一物,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都可以转化为要研究的主题。例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可是,对和动画片有关的知识知道的却不多。动漫同时也是一种行业,很多人从事和它相关的工作。于是,把它转化成《探秘动画》,就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这是从学校里音乐教师讲授的一节动画歌曲的公开课得到的启示。有一个学期,我在六年级进行了多样化主题研究的尝试:学生的研究主题如下:《关于蛇的研究》、《鸡的研究》、《狗的研究》、《乌龟的研究》、《金鱼的研究》《兔子的研究》《十二星座的研究》《头发的研究》……孩子们的研究让我内心激动,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二)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关注转化为探究的兴趣

  孩子纯洁的双眼,映射着对世界万物的好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问题宝宝。在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会思考的孩子更善于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进行研究。小学三年级目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利用情境,把学生带入提问的场景。随着年级的增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究。我经过实践,带领三年级学生研究了以下主题《我和学具》、《我眼中的秋天》、《好习惯伴我成长》、《小小动物本领大》。学生升入四年级,校园内花坛里的植物郁郁葱葱。于是,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它。不过,也有弊端。曾经带领学生研究过《校园内树木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树木都砍掉了。在研究草坪花坛的植物没多久,学校就修整草坪了。所以,只能让学生观察研究居住地周围生长的和校园内相同的植物。为什么不以“植物”“树木”为主题研究,就是觉得涵盖面太广,不够有针对性。所以,研究的主题涵盖面要适当。不要包罗万象,也不要离学生生活太远。例如《探索宇宙》这个主题,对学生而言,就过于高深。当学生提出和宇宙相关的问题时,可以让他作为个人爱好来求知。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去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帆,兴趣是浆。因为兴趣,我们甘于风餐露宿的生活;也因为兴趣,我们敢于九天揽月,去五洋捉鳖……

  二、谈谈子课题分解及方案的制定

  (一)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有梯度地进行进行子课题分解指导

  在综合实践的准备阶段,开题课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学生的问题的散乱的,没有思维体系的。听了信息技术2.0《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之后,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既然是科学研究,就要呈现思维的缜密性,严谨性,逻辑性。所以,需要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发散---聚合,聚合---发散。围绕单一主题提出的问题,就需要把性质相同的问题概括成一类,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概括成几个子课题。此时,是第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当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之后,因为是小组合作,就需要讨论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否恰当,问题是否全面。所以,要重新审视具体问题和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子课题下属的具体问题太多,可以酌情删减。问题过少,就要围绕子课题再次提出问题。这点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学生思维的广度、思维的灵活性还不够成熟稳定,需要教师具体指导。像李巧姝老师的《动物的探究》这一主题,通过学生的提问,概括了四个子课题:动物的特性;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动物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子课题涵盖的问题较多,可以酌情删减。一切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如果有兴趣探究更多问题,那就太好了。第二、第四个子课题,也比较好分解。只有第三个子课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分解起来就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果没有动物,大自然会怎样?”、“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传播种子”等方面提出问题。如果实在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举例引导:人类大量捕杀鱼类,会产生哪些危害?“哪种动物会给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这样,就可以降低分解的难度。

  在小学三四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还属于起步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分解。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例,开题课教师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到哪里寻找秋天?2、想要从哪些方面,探究秋天的哪些事物?3、想要知道哪些和秋天有关的知识?4、想要用哪些方法、怎样探究秋天?学生的回答如下:想要探究秋天的天气、植物、果实、田野、蔬菜的变化;想要去树林里、江北公园、北山公园、学校周围、龙潭山、稻田、小路、田野、草地、水边、小区里、红叶谷去寻找秋天。想要知道和秋天有关的谚语、成语、古诗、诗歌、文章、歌曲、舞蹈、图画等知识。想要用拍照、查找图书、上网查询的方法去探究秋天。这样,降低了学生在准备阶段的难度,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

  年级逐渐升高,学生思维的能力有所进步,就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出具体问题,到了五、六年级,甚至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提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要问题有一定深度,就可以根据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样化主题的研究。当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二)制定研究方案时,方法的预设、选择要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从字面上分析,就是既有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也要注重应用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探究,应该尽量为学生创设走出班级、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机会。

  每一个研究主题的设计,都要考虑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否应用到观察、调查、实验、操作等方法。每次制定方案进行方法选择时,除了“上网查询”、“查阅图书”这两种方法,我都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一种能够进行实践的方法,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虽然,由于学生年龄的关系,家长的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实践环节完成得不尽人意,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尝试了。相信,随着教育的改革,家长、学生们会越来越重视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收获的课程。只要你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这热爱,就会变成课程的源头活水,活泼而又清新,甘冽而又馨香。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下心理健康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