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重新构建今天的教育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3-07-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黄武雄看来,人在这个世界中生存、打拼,是因为人有三个原始趋向或者说内在需求,分别是维生、互动和创造。维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维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是外在的,人要获取这些资源,必须要向外索取,索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互动、创造。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并由自己创造出一些东西,借此融入到文明的创造活动中,互动与创造对人内心的满足同等重要。维生、互动和创造这三样内在的需求如果能够均衡发展,人的日子会过得自在愉快,心智也会趋于成熟。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学校的着眼点,在于借助一级级的考试,把学生划分出等级,人们看着一个个孩子的个性、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压抑直至消失,却束手无策。】

  黄武雄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比较开明的态度了解并尊重学生,用全副精神带领学生与世界互动,引发讨论和思辨,拓展他们的视野。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而是为了兴趣、“人与事争”,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力投入到文明的创造活动中,自由地发展自己,教师的努力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喜悦和成就感。

  当下的学校教育,离黄武雄所期望的理想学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学校的着眼点,在于借助一级级的考试,把人划分出等级,让考试成绩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谋取不同的职业。学生自踏入学校开始,小小年纪便承受着难以挣脱的压力。功课与规矩,时时刻刻盯着他们,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虽然大家都知道孩子参与世界的热情--互动与创造的欲望是天生的,而这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但在行动中却急着要抹杀他们身上这些最珍贵的特质,硬是用升学、谋取好出路--维生的压力逼迫孩子学习。所有的人好像都被挤压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里,无助无奈又忧心忡忡地看着一个个孩子忍受着千百次考试的煎熬,看着他们的个性、好奇心和创造力一天天被压抑直至消失,却束手无策。

  教育何以沦为升学的工具

  【教育生病了,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是升学主义。校长和教师都最重视升学率。然后是管理主义,管理主义的着眼点是把学生划分等级。】

  黄武雄认为,教育百病丛生,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第一是升学主义。每个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最重视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常决定校长的升迁、教师的聘用等。学校不仅不去保护学生,使他们尽量不受升学的污染,反而推波助澜。教师沦为升学工具,好的教师失去了施展抱负的空间,在升学现实中妥协、消沉,而靠体罚与恶补提高考试成绩的教师则大受肯定。

  升学主义的背后,是文凭附加利益的诱惑。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就可以谋取好的职务;有了本科以上的文凭,就可以成为国家干部。这进一步加剧了升学主义作祟的能量。

  其次是管理主义。教育行政部门办教育的着眼点不是为了让学生尽量学到、得到最好的东西,而是把学生划分等级,这是管理主义最典型的标志。高中招生,不同学校按照分数线依次录取,使得学校和学生从起点就不公平,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大学的录取。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按比例将学生划分成5个等级,而学生的等次高低,不是取决于自己学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别人学得是否不好,这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

  德育上的管理主义更是司空见惯。是非对错的观念,只能经由孩子与外在世界的互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才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价值观,但现在我们相信的是标语、口号、宣传、教导、训斥和小乖乖形象,以为这就是德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会了顺从与乖巧,以迎合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其结果可想而知。

  学校教研组的功能只是执行行政命令,讨论统一命题,规定评分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考试,就像制造工业品,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抹平在统一标准前。

  教育要符合教育的特质

  【教育符合教育的特质,教师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做朋友。推动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推广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创造。】

  黄武雄认为,重建我们的教育,要进行结构性变革。

  落实小班小校,在环境上发展出人性化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消除管理主义。在芬兰,一所小学的学生总数约在60人左右,一所初中的学生总数也就在150人左右。面对的学生人数少,教师才能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与日常生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引导学生走向未来宽广的路途。我们做不到这样小,但是那些动辄两三千人的大学校是绝不符合教育特征的。

  学校大,为维持秩序以求安静,必须仰赖口令、扩音器以指挥学生行动一致。而教室内的秩序落在教师身上,使教师无法让学生通过日常讨论与尝试错误,逐步建立起由内而发的价值观,也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只是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它所触及的是精神与制度。教育现代化的精神是: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创造,强调个体发展,重视各族群与弱势阶层的主体性教育,并由此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策略;教育的主要课题不是将人分类分等,而是健全教育环境,提供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其自由选择,求取最大的内在发展。(来源:中国教育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下一篇:浅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