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2-11-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体公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良好的个人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教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人文教育的缺失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人素质的低下、道德滑坡、问题学生层出不穷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影响着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甚至导致了某些人民族自信心的失落和民族意识的淡漠,使价值尺度走向了西化。因此,现实促使我们去思考,必须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此来提升国人素质,重建精神家园。

  人文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人文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生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悟,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 中国自古有着“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人文教育传统和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历史是一座充满着人类激情与智慧的文化宝藏,所谓历史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是“察古知今,鉴往思来”的学问,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学问。都是说历史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巨大的人文感召力。历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历史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作用,历史自身的发展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养的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是摆在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新课程的实施也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学人文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略谈笔者的浅见。

  一、人文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人文精神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更关注历史人物的奋斗,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关注人的发展。

  二、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探索

  1、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感情目标的培养

  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要求教师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要建立起相应的教学理念,例如:备课时不是先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要先考虑通过这些知识训练那些思维、培养那些能力、形成那些观点,然后再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发掘学生潜能,创造一个发展学生个性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并不断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有关内容作适当地取舍,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讲授灌输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倾向,在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可根据某一章节教学目标、内容及其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片断、电脑多媒体展示来创设一定的历史教学场景或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历史的体验、想像、感悟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以达到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比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专题六第二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知并感兴趣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话题切入,拉近了历史学习的时空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展示古希腊地图、古运动场彩图,激活学生回忆,新旧知识得到了衔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讲授“希腊的公民”这一目时,“公民”是重点概念,是学习重点可以说含金量很高。教材设计4个“学习思考”,无法全部展开分析。伯里克利的评价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属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范畴,“为什么古希腊公民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一个现代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对些进行了整合,作了如下设计:

  ⑴“公民”在希腊城邦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同时又有哪些资格和权利?

  ⑵希腊公民具备哪些素质?你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城邦的动物”?

  ⑶请同学们模拟古代希腊公民与现代西方公民的政治对话,并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通过重组问题,拓宽了思路,提升了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突出了学习重点。在这思维的激荡过程中,既让学生得到了美的感受,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说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和新课程改革,为我们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新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等待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

  2、注意发掘历史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

  中国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历史上的许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社会的关注。例如: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业绩,至今广为流传。人们赞扬大禹高尚的情操,推崇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品质,而这优良的传统,被世代赞美的品德,在中国历史上是源渊流长、恒古至今的。远有大禹,近有谭嗣同。戊戌变法时期激烈的政治活动家,忧国忧民,一身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今有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的英雄事迹活在了广大中国人的心里。在列举这些事迹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建设国家不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到底是图什么?培养学生学会深层次的考虑问题,并从国家的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从学生得出的结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并无所作为的人是渺小和丑陋的。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所以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世界历史教材提供的知识本身也蕴涵着人文价值。如有关文化课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美术三杰”、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他们的学说和成就,对人类的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人类社会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整个文化传统都发生巨大变化,使人类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进而拥有一个进步、进取、深刻的人文观念。这些伟人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了的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材里通过楷体字排印的文字、图画、说明以及科学家、政治家的人生格言等式,表现了许多历史人物永不放弃的追求精神。他们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永远进取的精神,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思维方式、方法,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等优秀品质,都会给思维活跃但还未完全定型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对历史人物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人文价值进行挖掘,帮助学生追寻伟人的足迹,解读伟人的人生,寻找伟人的成功经验及人生智慧,从而启迪学生,丰富学生的人生,这将对学生一生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体现着绝对的价值。

  3、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人文观念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有非常大的作用。照教育心理学理论,连“认知”都被视为一个“建构”的过程,那么情感和观念的形成就更要依靠学习主体,也即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了。换一个角度讲,从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文立场出发,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摒弃那种耳提面命的填鸭方式,而提倡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地、有选择地“乐从”。况且在当前传媒发达、社会关系复杂的背景下,学生在学校之外还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观念、意识的熏陶浸染,只靠教师一张嘴根本敌不过那许许多多张嘴,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宽容等人文精神。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手段才能真正叩开启迪学生心智的大门。

  4、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质。

  这里所说的教育者包括三种人,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历史学家和教科书编写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学生来讲,教育者往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教育者本身的人文素质不高,可想而知,上述三点就没有可能实行,人文教育的目标也就没有可能实现。日本某些缺乏人文精神的历史学者和教科书编写者篡改历史,拒绝在教科书中如实反映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事实,致使日本年轻一代对于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缺乏了解。而《异端的权利》、《昨日的世界》不仅作为历史读物脍炙人口,而且作为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而进入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其原因就在于作者茨威格本身就是人文主义者,所以他才能在纷繁的历史现象中爬梳出最有人文价值的教育素材。“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在中国古代,这些民间说唱艺人在用口述方式将历史一代代记叙下来的同时,也以其朴素的是非功过评判为普通百姓树立起了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完成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古今中外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教育者本身具备深湛的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总之,人文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21世纪大力弘扬素质教育,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契机,改革传统教学,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文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人文教育是对高中历史教育本源的回归,它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高考下的历史教学    下一篇:历史教研组文化建设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