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之研究方案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3-02-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课题的提出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概念的界定

  核心素养: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只是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

  节奏感: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的能力。

  音乐节奏感:指表演者能根据音乐节拍速度的要求,表现节奏速度的稳定感和随节奏变化表现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并能自然地表现节拍重音与非重音的强弱感。

  四、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做到终身受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使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特别提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与延伸训练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方法与途径,多方位开发学生的音乐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六、研究内容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挖掘生活中的节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节奏的研究。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借助节奏教学法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节奏快慢、强弱的能力的研究。

  3.借助民间与自制打击乐器并创编简单节奏进行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4.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5.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二)在课外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利用媒体资源有规律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成立艺术团,组建少儿合唱团等课外活动团队并进行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3.积极开展专题性、竞赛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展示与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

  2.实验法:选择部分适宜课堂中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内容与课题进行教学实验,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下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的方法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专题研讨法:分阶段召开专题研讨会,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各阶段实验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找对策,提出改进的办法,并形成文字材料。

  5.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八、研究实施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分层实施、分段研讨”,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管理网络,并落实“三个”到位,即校长抓课题工作思路到位;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指导到位;教导处、教研处管理到位。并且,课题组成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课题研究的活动之中。

  2.培训教师,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利用音乐教研组学习时间和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有关理论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实验教师,让教师获得明晰的理念,使研究和教学实践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3.为了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邀请本土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4.严把课题研究实验关。课题组实验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研讨课,课题组成员要边研究边学习,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并做适当调控,把研究有效地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并即时总结,积累、整理研究资料。

  九、研究的基本原则

  在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从整体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统一要求与发挥个性之间的关系,把课程作为整体,研究课视为部分,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恰当、合理组合。

  2.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音乐审美能力。

  3.趣味性原则:依据音乐课“寓教于乐”特点,努力做到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出发来确定活动内容,力求新颖、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性别差异。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5.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创新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音乐教育的乐中教、玩中学,真正把教学与游戏、学与玩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十、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3—2021.4):

  1.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节奏相关的知识,查阅有关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相关资料。

  2.请本土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对课题进行认证,申报、宣传、发动。

  3.组织和培训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4.完成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感现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个别访谈、调查分析。

  5.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建立机构,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

  6.开展实验专题研究:影响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感的原因的分析研究。

  第二阶段(2021.5--2022.2):

  1.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开展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挖掘生活中的节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节奏的研究。

  (2)借助柯达伊节奏教学法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节奏快慢、强弱的能力的研究。

  (3)借助民间与自制打击乐器并创编简单节奏进行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音乐节奏教学观摩课研讨活动。

  3.撰写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关教研论文、案例及反思。

  4.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22.3—2022.6):

  1.开展专题性的研讨活动:开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利用媒体资源有规律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成立艺术团,组建合唱团等课外活动团队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3)积极开展专题性、竞赛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展示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2.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阶段性总结。

  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进行成果鉴定。

  十一、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论文集、节奏训练教学课例、反思、研究报告等。

  十二、保障措施

  1、本课题主持人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能接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做好先期准备,重视德育理论的学习。

  3、我校领导加强对实施者进行监督,保证成员长久参与性及课题进行的实效性。对每一阶段进行检查,保证达到预期目标。

  4、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提升    下一篇: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