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受到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应转变观念,以期实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合理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人际关系

  一、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城市化进程和网络化生存把人际关系进行了重组,淘宝掌柜会称呼顾客“亲”,微博或者博客上的粉丝会用言辞激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狂热,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社会概念本身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在Facebook上,有将近五六亿网民组成了虚拟的网络群体,但有研究表明,一条村落到150人就将面临分裂,微博上那151个与你互粉的人最终也只是虚假繁荣,网络社会中其实很多都是扮演熟人的陌生人。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正面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作为博客、播客、微博、SNS社交网站的主要使用群体,其人际交往模式也在不知不觉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和海量化的信息,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不管在学习知识,还是人际交往,以及求职择业等方面,网络是大学生搜索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还能与多种多样的角色交流和互动,虽然是与虚拟角色的人际交往,但也能提高其人际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张扬个性、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强、思想开放独立,这与新媒体的“平等性”、“互动性”、“去权威化”等特点相协调,新媒体使用多运用文字、表情符号、声音等,使一些内向害羞的大学生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借助人人网、豆瓣网、QQ、MSN、微博等新媒体,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和自由,为大学生社会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现在已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化

  一些大学生沉溺网络,参加其他活动的频率和时间缩短,减少和忽视了与身边的亲朋好友面对面相处的机会,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疏远,而且心理距离不断扩大。大学生对任何事情包括情感都开始走高速化、速食化,趋向于享乐和拜金。

  2、冷漠化

  用电脑手机等工具虚拟的沟通代替现实生活中融洽的人际交往,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疏离和信任危机。容易引发心理孤独与压抑,长此以往,会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能力降低,影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会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

  3、低俗化

  新媒体的监控性缺失,使人们在虚拟人际交往中不必承担责任,所以损害名誉和人格、传播虚假信息、情感欺骗、传播色情暴力等现象不断发生,增加了大学生对这些负面因素的接触几率,很容易使那些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加以接收或者模仿,从而导致现实人际道德的失范。

  三、新媒体环境下正向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21世纪社会交往日趋频繁,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解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应加强对新媒体的全面认识

  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带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交往较现实社会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关系模糊,因为是以互联网为中介,使用者的身份虚拟又多样,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社会舆论和法律法规都失效了。在新媒体的世界更突出人的本我,强调了自我意识。应当明白,新媒体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用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人际交往,也不能浪费所有的时间沉溺其中。大学生应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高自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避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

  (二)高校需利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媒体尤其是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益的知识,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在新媒体中获取的知识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还应引导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及时掌握行业就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今社会,大学生缺少更高的热忱去追求理想和信仰,自制力和抗环境力差,奋斗精神缺失,对主流意识形态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媒介的评估判断上,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功能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价值取向偏离主导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应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通过组织新媒体知识讲座和开设选修课,普及新媒体知识。同时,应强化大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以期能达到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如晚会、文艺比赛、沙龙心理咨询、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念会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提高其道德素质,增强人际交往技巧和水平。

  (三)政府应健全网络立法,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监管机制,通过立法规范,建立完善监控体系,大力消除不良信息流通,严厉打击发布非法内容的个人和网站,警示和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把提高对新媒体的管理能力提到国家行政管理和目标考核当中。宣传、广电、通信、公安,安全等多个部门统一部署、沟通协调,有效管理网络媒体,建立权威、协调、高效、完整的管理责任链。政府要以创新思维和科学统筹理念,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新媒体传播网络,充分发挥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主流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媒体舆论,控制或拦截不良信息的传播,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通俗化。在西方国家华人尤其是留学生聚集区建立宣传中国文化精品的权威网站,以交流、沟通和疏导的方式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培养建设一支有影响力、有说服力、贴近网民、令人信服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利用新媒体主导社会舆论。弱化、减少、消除媒体,尤其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运行中出现的负面道德因素,加强主流道德价值观在媒体中的传播、流通、认同与遵守,净化媒体运行环境,提升其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正效应。

  四、结论

  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通过大学生自身努力,以及高校和政府的正向引导,这些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少,希望大学生能更加理智和科学的利用新媒体这个工具,为我所用,为自身的思想进步、健康生活、学习成长服务,同时能更好的实现对自身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和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提供成长空间和条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下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保证素质教育实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