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体会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生个性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所以导致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也不尽一致,所以要求我们教师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对因材施教的需求。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然后,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时,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理解和掌握。

  由于分层教学的课堂结构需要分类自学与分层指导适时切换,所以建立相配套的新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其关键要做好两条:一要做好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二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和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讨论、自查、互批、矫正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预设分层,有的放矢。

  预设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的前提。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必修认真分析学生认知水平,起点能力和差异,还有对学科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内在潜力等一些软指标。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比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使学生处于“跳一跳,就能摘果实“的学习状态,经常拥有学习进步的体验,不断强化其发展的动力。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授课分层,因材施教。 授课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关键。

  首先,合理设计针对学生“层次”的导学案。

  用好教材促发展: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所以合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导学案是很重要的。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设计导学案时应重视分层的原则。

  (1)预习内容分层。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迅速提高,可分层设计课前预习内容,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2)新课导学内容进行分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设计,符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的过程可以分A,B卷设计,定理引入部分,例题等部分A卷只有文字语言。没有图形,自己画图,根据自己画的图形写已知条件进行推理,B卷,根据几何文字语言有图形和符号语言。针对学困生。同一张导学案中前后打印,所以学生先看A卷后,自己做不出来,可以翻过来看B面的提示,这样既能分层,又能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这样的原则在初三综合题当中也能这样设计分层的学案。

  【案例】:问题1: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

  此题应这样设计学生的导学案更能突出分层的教学理念,导学案分A卷和,B卷,前后张打印。A卷针对优等生,没有任何提示语。

  B卷针对中下等生。同样的题B卷有提示语言或添加给补助线。(提示: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 易证△ ≌△ 所以AE=EF

  问题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直线BC上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A卷:没有提示语,只有预备图

  D

  B卷:提示:点E可以在线段BC的延长线或反方向的延长线上,并提供图形。

  不管在几何题,代数题也能用同样的内容,进行分层。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法》,《实际问题与方程》等内容中也可以分层地设计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导学案。

  (3)提问分层。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分层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对优等生的问题难度稍微大一点,既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鉴别,审美和独创能力,对重点生问题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促使其向优等生前进;而对学困生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向中,优层次靠近。

  (4) 练习分层。

  C

  F G

  E适当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 x2+4x+4; ②25a2+10ab+b2; ③(x+y)2+10(x+y)+25;④(a+b)4-18(a+b)2+8l。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A层次的学生选做②,③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分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还可以直接分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又可以是一道题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或设计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思维。

  (5)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

  传统的作业一般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为目的,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无视学生差异,统一要求,以书面作业统贯始终,机械模仿,造成优等生对大量的重复要求的作业又厌又烦,体会不到作业带来的创新感和成功感,而后进生,由于长期完不成作业,达不到作业的要求,久而久之就造成惧怕作业的心理,长期以往,不管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会以一种应付差事的被动态度来对待作业和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出现拖欠、抄袭、不交作业的现象。分层设置作业,使作业要求有梯度,学生能做;作业评价寓于激励性,学生要做;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富有思考性和创造性,学生想做。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和专研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让优等生可多做课外专研题,使不同类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作业批改也因人而异。这样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学中学法指导上要进行分层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四,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评价分课堂内评价,测试和课后作业评价等。

  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20分>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作业评价也是根据分层留作业的基础上,评价完成情况,对学困生以鼓励为重要手段。

  五、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

  六、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式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增进学生数学作业准确性的技巧    下一篇: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