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摒弃旧教法 贯彻新理念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摒弃旧教法  贯彻新理念

肖洪波

(重庆市潼南县龙形镇中学 重庆 402672)

摘要:应试教育仍有一定市场,新课改任重而道远。应彻底摒弃传统教法,贯彻新课改理念,大力弘扬创新教育,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创新 和谐 科学评价

当下,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不断深入,但仍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际上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害怕自己传授知识不够全面、没有深度,从而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大量采用条分缕析的传统方法,做练习、讲练习几乎成了一些教师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也因此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应有的提高。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课堂效益,冲破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的瓶颈,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必须大力弘扬创新教育。

1   要努力构建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以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和方式。

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以教授课本为主,并且仅限于课本。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解读课文时,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牵着学生鼻子走,控制着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提问和发言的机会,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更不敢发表与老师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有时明知是正确答案,也不敢举手答问,总是怀疑自己,缺乏自信。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活跃,“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传统教学模式僵化和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构建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技能而服务的,它充分贯彻了“让课程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表现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教师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传统课堂的“灌输、适应”为“探究、发现”;变学生“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学习;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课堂学习策划方案”。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多方进行实践操作,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实现课堂的问题、开放、情感、民主的价值取向。

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阅读一篇课文,不要老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要从不同角度去多思考多琢磨,只要我们长期坚持,思维就会变得严密、全面、深刻、灵活起来。推而广之,我们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应该明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倡导自主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想方设法突出思索,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在教授《故乡》一文时,我要学生谈谈对杨二嫂这个人物的看法。有学生说,文章写了杨二嫂把“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拿走了,后来又拿了“我”家的“狗气煞”,说明杨二嫂有贪小便宜的心理;有的学生说,杨二嫂贪小便宜的言行同她不参加劳动的坏习气有关,原先她开豆腐店时,就“擦着白粉”,“终日坐着”,招徕顾客,这是作者对她好逸恶劳的嘲讽;有的学生说,过去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圆规”姿势,生活比较宽裕。现在变成了“圆规”,说明作者在对她讽刺、批判的同时,还寄托着一种同情;有的学生说,写杨二嫂主要是为了突出闰土,像杨二嫂这样早先开豆腐店的小商人都变成这个样子了,那闰土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有的学生说,写杨二嫂,是为了全面地反应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衰败、萧条、日益破产的悲惨景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2   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有些教师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导致师生情感隔膜,甚至关系僵化,致使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受到预期效果。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做学生的知己,必须要构建和谐、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既要当好“良师”,也要当好“益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为融洽的师生感情是开展好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有此基础,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且极富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准则,在知识的传授上,要从单纯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更应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平等的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中去,帮助其渡过难关。教师还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师。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心理特质也很不相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而且适当的方式,尽量给每一个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努力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要注意师生之间认知距离的缩短和情感隔阂的消除,要用坦诚、热情、友好的态度去迎接学生情感上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尤其是在课堂上, 教师要用“海纳百川”、“不耻下问”的宽阔胸襟,去和学生展开知识上的讨论甚至争议,要敢于推行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模式。课下,也要经常关心学生生活,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动向,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建立起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收到理想的效果。

   

3   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化、片面化、简单化,,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老师评价学生,只看分数, 唯分数论,某学生考试分数高,就会受到老师的重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受到老师的歧视。 “评价就成了考试,评价就是分数”这种片面的错误的做法眼下仍有一定的市场。

科学的评价是一个远比考试广义得多的概念,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也包括对某一堂课的评价,对一项教学教学管理措施的评价,对一个班级或团队的评价,它应该是发展的,全面的,动态的。作为一名教师,做好对学生全面准确的评价是一项对社会、对学校、对家长更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严肃工作,也是一件最能触动学生思想情感的事情。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简单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甚至多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关注他们的在校表现,把对学生的评价与日常行为联系在一起,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学期。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校外表现,更应该多角度考查评价学生的生活知识、生存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相处的沟通合作能力、吃苦耐劳、抗挫受压的能力,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智商,更要评价学生的情商。通过科学、动态、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以后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找准学生各方面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用更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一定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那些不合时代发展和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大力弘扬创新教育模式,根本实施素质教育,把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难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