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高一新教材教法分析与研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江苏省溧阳中学/王静忠

摘自:《溧阳教育网》

常州新教材培训会议上得到的一些信息:

(一)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感悟与积累,关于议论文教学蒋家义老师认为武高的林石风老师抓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奔牛高中的周建光老师提到古文教学应注重“积累诵读”,蒋家义老师认为这完全符合中国语文优秀传统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感悟积累”的要求。

二、强调以比较阅读为抓手,推进探究性学习。

①从材料来源看,有课本内的比较以及课本与读本的比较,前者如《祝福》《荷花淀》的比较,后者如《荷花淀》与《哦,香雪》的比较。

②要有可比点,角度可以从“生活时代、生活环境、主要人物、群体人物、命运结局、揭示主题”等方面入手。

③比较鉴赏角度不要太杂,例如抓住“时代环境及人物命运就可以展开”。鉴赏角度如果粗分,应当立足在思想层面和审美层面。

④比较鉴赏的最终目的是要弄清主要人物的个性及精神面貌,以及人物命运的结局和未来的可能走向。说到“未来的可能走向”,这句话的提法揭示了新课标强调的探究与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例如王利华老师就主张应当在比较《荷花淀》和《边城》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教学个性。认为:

《荷花淀》外向型,暖色调,暖如荷花;

《边城》内向型,冷色调,冷如碧草。

而对于第二单元的杂文教学,林石风老师的见解就非常有见解,他提出不能将杂文当作简单的议论文来教,应当加强文学性教学,瞿秋白先生曾说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以《拿来主义》为例,林老师研究出本文的特色是“三点四性”,即: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比喻论证的形象性,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这一归纳考虑到议论文教学与杂文教学的区别和融合,第一点考虑了一般议论文教学的特点,二三两点考虑到了杂文教学的文艺性。

三、个性化的见解不能脱离普遍性的共识。

除了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外,还要考虑教学的共性,一句话:共性的问题不能丢。

例如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在鉴赏小说时就要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因为品味人物是建立品味在语言基础上的。下面举一例:《荷花淀》“夫妻夜话别”场景水生和女人的对话就非常有意思,各有特色:一个是躲躲闪闪,水生一开始说话就是这样;一个是穷追猛打,自然是水生女人。抓取了这样有特色的语言,我们就可以问个为什么来进一步探究了,不难发现:水生怕女人拖累完成任务;而女人语言中则更有内涵,透过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人对丈夫的依恋与敬佩,在敬佩中流露出自豪,那句“你总是很积极的!”说明了一切问题,同时,我们也可感悟到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像水生女人一样的中国女性的深明大义。

(二)

    

关于对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古文教学的思考

A、存在问题可用“三多三少”来概述,具体指:

1、练习多,读书少;

2、死背多,巧背少;

3、概念强调多,掌握例句少。

B、相应对策:

针对“练习多,读书少”,要在课堂上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开口,集体朗读、个别诵读,快速读、顿挫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只要对新课标倡导的“涵泳”有帮助,均可多种形式地采用。

针对“死背多,巧背少”,建议让学生在背诵前编写背诵提纲,在背诵之后用一句话概括心得或者从艺术方面入手,例如《过秦论》第5节,先后使用:对比、排比的句式展开论述,对比是指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师之比;排比的语言标志是“非尊于------非铣于-------非抗于------非及向时”;也可以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背诵,如“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怎么背?这一段话的逻辑结构应当为:国家盛况+结果展示+原因归结,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来背诵,古文背诵就简单易记而且保持长久。针对“概念强调多,掌握例句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必过分强调概念,如:古文之词法、句法,在高一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据统计大概有1/3的同学弄不清句式、句法,这表明什么呢?表明我们对初中学习的学情不了解,高中不了解初中,而且缺少必要的反思,仍然认为“初中应当教”这种想法与新课标的精神是相违背的;付之行动则是可悲的。但如果要真正提高古文教学效率,单靠“三多三少”的解决办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下面这一方面:在寻找方法中感悟积累。

周老师建议老师要帮助学生查看注释,具体方法是一一对照,实施条件是要有时间保证。

此外,建议就一些实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作一个积累,有效的步骤是:找一找本义和引申义,理一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找一找”体现新课程强调的积累,“理一理”则体现新课标理念中对方法的重视。下面我们可以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间”,原意:门缝中日光露出来,本义:缝隙引出“时间上的空隙”,如:得间奔荆州;再引出“时间之短”,意思为:一会儿,如:立有间;再引出“隔了一段时间空隙”,意思为;间或,如:时时而间进。

还可以引出空间的空隙,如:彼节者有间;再有名词引申出动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进而引出感情上的,如:;由此再引出“造成人感情上有空隙”,意思为“离间”;进而引出人与人之间有了心理距离,从抽象再引向具体,意思为“隔开”,遂与外人间隔,再引申为“从暗处”,如“间谍”、“间至赵矣”。

我的思考:

一、从学生学情出发

采用办法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小说单元教学,如果是省中学生,可以首先让学生去读几篇小说,然后给以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比较,初识人物形象,然后分组交流,最后老师将值得置疑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激发再思考。但普通中学的学生,采用以下方式比较适合: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一篇,然后引进比肩的小说资料,完了再引进一篇,让学生探究。

二、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我想就课堂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堂语文课应怎样上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有质量的语文课?我想上好一堂课一般有四个方面的着眼点:

1、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重视上课的第一主题。

怎样把握目标?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教材本身的要求出发,二是从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确立教学目标应当有差异,这正是教学目标的动态表现。

确立教学目标应当有哪些考虑因素?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知能情,一句话:目标是多元的。

那么怎样把握教学内容?一是不能犯科学性错误,二是内容与目标要完全高度统一。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也即处理好师生关系。

一要备教法。二要备学法。备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切都应当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怎么体现“一切都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呢?一堂课上,学生应当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有充分讨论的时间,有充分说话的时间,有充分动笔的时间,总之,活动时间不少于3/2。

3、不可缺少的课堂评价。

上课应当使教学评价机制在课堂上运作起来,教学评价机制一般有两个系统,一是定量定时的系统,这是指阶段小结,经过一个教学时段,我们应当对课堂教学作一个系统评价。

另一个系统是随机的,教师在上课进程中,对任何一次学习行为都要作出及时地评价。

课堂评价注意之点:应当使用激励性语言,甚至激赏性语言,反对贬损兴评价,还有比较学生评价,或者发动学生评价。

课堂评价原则:反对廉价的奖励,时间长了,起反作用,对于错误的结论,教师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纠正性评价,教师要努力研究课堂评价的“度”。①当学生回答问题完整时,老师就应当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②当学生回答问题失误时,老师可以这样用语:“虽然回答有些失误,但至少打开了问题思路”。③当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时,老师可以这样评价:xx学生已经说得很旱,例如某一点,但如果精益求精点补充,我们的探究就会锦上添花。

课堂评价要找准评价点:单分就有内容和形式,如果细一点,可以评价学生参与的状态(精神、注意),评价学生参与的方式,评价学生参与的品质(倾听、注解)等。

3、要有良好的问题意识

良好的问题意识不仅有问题,还应当指会提问,课堂提问要抓住小的切入口。

①关于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如果一开始就问:“祥林嫂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就不好,因为太突兀,太缺少铺垫,不如让大家讨论:祥林嫂是冻死的,饿死的,病死的还是怎么死的?----讨论后明确,这些死法都只能是猜想、推测,文本并无确切依据,讨论到后来,同学们会发现祥林嫂的具体死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其死的必然性,这时再问根本原因就自然了。

此外,提问应当尽量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②提问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例如《拿来主义》就不能问“那些语句揭示了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哪些语段批判了左派幼稚病?”不要说这些问题不要问就是类似的名词都要避免。《拿来主义》本来是通俗的、生动的,平民化的语言,如“鱼翅、鸦片、废物”等,千万不要将平民化弄得很贵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堂提问艺术略谈及其举隅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创新分层导学教学方法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