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倡导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倡导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班集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重视互动和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协调发展。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发展的角度,用变化的、动态的而非静止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确立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我对“互动”的理解是:“互”――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促进;“动”――教学在动态中进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述教学过程时也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积极进行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构建互动的学习和活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文本的主人、活动的主角。

一、构筑互动平台,追求课堂教学新境界

    教学是以教学资源为媒介,师生、生生交互影响的特殊交往过程,它的本质是交往互动。因而,构筑互动平台,确立主动交往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本质,体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笔者认为:理想的互动式语文教学必须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是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新境界。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媒介的生命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的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学习”是师生之间进行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通过交互活动,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享共进,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共同的对话、多向的交流、相互的沟通,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就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挥。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欣赏的过程。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由此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从知识权威的教学主角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想象、情感、思维和经验将被激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给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打消疑虑,都敢于互动,乐于互动。其次,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乐意倾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即使是稚拙的创见。在学生回答或提问时,对学生肤浅的理解或幼稚的问题,教师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善于引导,让学生大胆、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谈心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近距离“无障碍”沟通。有时还可以淡化“课堂”这个概念,尽量让学生毫无拘束地在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和谐合作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

二、开放互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主动性的发展应该在不断的培养中,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课堂上,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应该形成积极的、多维的、有效的互动,使课堂“鲜活”起来。开放互动平台,将给学生展现自我风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固定的同桌互动,也有不定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朗读的互动,也有阅读的互动;有作文评改的互动,也有作业检查的互动……有时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自荐上讲台充当“老师”上课或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则还原到学生的位置,直接参与讨论或课堂辩论。教师要积极开放交互平台,让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互相促进,使学生的思维从服从变为开放、灵活,学生的姿态也会从对老师的唯命是听变成与老师的平等对话、交流,从而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生命力。

1.宽松型的课堂

     新课程下的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我们应该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很难相信一个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人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更何况是充满青春活力的高中学生。我们固然不可能一下子抛开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奉行西方式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可随意站立、走动,甚至可自由出入,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摒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必须打破传统,淡化“课”的过分严肃的形式,消融师生在环境空间上的距离,拉近心灵空间的距离。教室中的课桌椅可以依据课文特点、教学的需要、学生喜好而变化,有阅读教学中的分组而坐的讨论式,有自由组合的沙龙式等,教师走近学生参与讨论,努力实现师生之间没有距离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经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粤教版必修教材的教学中,我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体验,触发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了倡导课堂教学的民主与开放,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都精心设计二至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讨论问题时,有时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反问老师,老师可以指定某一位同学代为“答复”,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弄不懂的问题直接向班中某一位同学“求教”,共同探讨、解答问题,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

    2.多角度的思维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头脑中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的束缚,加之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的熏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悟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会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此时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启发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思考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失时机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让学生感受思维劳动带来的乐趣。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如果学生敢于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即使答错了也不能用否定的口气,勤于动脑这点就应该值得肯定,要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在评价《项链》中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时,一些同学局限于传统的看法,一开始都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人。此时,我启发学生:难道她真的一无是处,连一点“可贵”的品质也没有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找出表现她“优秀品质”的地方。通过再次的认真阅读,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纷纷“称赞”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慨”。有的同学认为她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串假的应付,或离开家庭,而是勇于承担责任,恪守信誉,诚实可贵;有的认为她虽然贫穷,但并没有通过出卖色相这一“捷径”,既保全美貌,又偿还债务,而是忍受十年的艰辛,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精神可嘉;有的说她见到福雷斯蒂埃夫人时没有自卑自怨、低声下气,而是从容、达观、平和,自尊心强。开放思维,见仁见智的评议,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对于学生这些看法,我都给予肯定并及时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单向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3.多元化的答案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课文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生活阅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体会也不一样。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答案也常常存在着主观性,而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就必须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思考。允许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大家的观点一定要统一,更重视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推理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例如学习必修3鲁迅的小说《药》时,对于第一章出现的“一个浑身黑色的人”与第三章的康大叔是否同一个人,学术界历来有争议,在课堂上我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学生的争论非常激烈,最终出现了两种意见,有一半学生认为不是同一个人,而有一半则认为是同一个人,并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理由。认定或不认定那个人是康大叔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让对方信服,最终我肯定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却没有确定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以后作更深入的研究。这样没有限制问题答案的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乐于表达的欲望。

三、开展丰富活动,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新课程改革强调必须做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要“特别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构筑、开放互动的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互动,在互动中合作,是激活课堂,促进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1.开展互教互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能起到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当“老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究,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对于作文教学,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我尝试让学生全程参与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主命题——挑选公布优秀(话题、题意)题目——自选(话题、题意)题目写作——小组赏评与建议——推荐参加班级交流——教师总结延伸。这样的活动,因为学生成为主动发现的建构者,成为自主的实践者,他们的情绪自然高涨,兴趣自然提高,效果也自然显著。

     根据单元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预习和教学”的重点之后,可让学生根据意愿组成“协教活动小组”,发挥集体智慧,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如在必修2“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设计好“教学设计方案”,选择一至两首先作示范,向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步骤。由教师当总主持人,推选六位组长,全班同学报名分为6个小组(男、女生兼顾),抽签确定负责诗目,每节课轮流一组上台当“老师”,分工协作,作“诗歌鉴赏报告”,活动形式由各组自定。有的小组将活动设计成“记者招待会”,有的同学假设自己就是诗歌作者,用第一人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写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等,台下的同学接着围绕诗歌有关问题向台上某个同学发问,不能回答的由小组讨论答复,不懂的请教老师。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最为生动感人的是一位男同学扮演徐志摩的模样,声情并茂地朗诵《再别康桥》,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和感受,赢得一阵阵掌声。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互动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在“教”中“学”、“学”中“教”的活动过程中掌握诵读技巧、鉴赏诗歌方法,学会发问,善于倾听;并在活动中体验诗歌意境,增强对诗歌的感悟,也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

     新课标教材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语文世界,丰富多彩。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把活动纳入教科书,改变了语文能力的培养方式。新教材十分重视“表达与交流”活动,为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指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并加以改造,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根据方案安排的活动程序,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创设和开放展现自我的活动平台。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如结合必修2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教学,开展了“情感世界,真情无限——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活动课,活动有朗诵,也有歌唱等,让同学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激发每一位同学关注和坦露情感的勇气与积极性,培养健康的情感。结合必修3“感悟自然”单元的教学,开展“潮汕风光任我游”活动课,同学们自行组成“旅游团”,任选潮汕地区一处名胜景点撰写导游稿,上台向其他“游客”介绍观赏到的风光,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历史、传说、特产等,有的同学还将拍摄到的风景照片制成幻灯片进行展示,引人入胜。结合必修5新闻单元“到新闻视窗亮相”——开展新闻写作与“播报”活动。在校运会期间,组织学生采写新闻稿,并分组分工落实编辑、修改、编排、播报等任务、同时进行评比。活动使同学们了解新闻写作的要求和特点,了解电视新闻播报的要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深受学生的欢迎,为他们开放了情感交流的沟通平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有效提高了学生表达、交流的水平。

     互动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全体学生为互动的表征,应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文思飞扬。质量是课堂的最好效益,要充分利用、挖掘文本资源,不能追求表面的活跃,更不能让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把课堂教学搞得热热闹闹而不顾教材的内在情感,也不管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什么层次上。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学情实际,追求学习实效。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借助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变静态为动态,激活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互动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操千曲而后晓声”——高中语文“语言表达运用”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议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