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如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听力水平较难得到提高一直是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学习者往往注
重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却忽略了和听力理解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图式积
累。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扫除听力理解过程
中的障碍。 
关键词:图式,听力过程,信息处理,应用 
Abstract: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plague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is the 
difficulty they encounter in improving their listening. Learners usually pay moreattention to their improvement of pronunciation , vocabulary, grammar etc,, but ignore the closely related background knowledge , that is , the accumulation of 
schemata.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ta theory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urses in order to   remove the obstacles in th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procedure. 
Key words: schemata, listening proced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lication.
 
一、问题的提出: 
Wilga曾指出“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得别人说话的能力。”听力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各种英语水平考试无不把听力作为一项重要的
考核内容。然而,听力理解恰恰是学习者最惧怕的一项。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者往
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与听力理解关系密切的背景知识,即
图式。 
  “图式理论(Schemata Theory)”是近年来被普遍采用的阅读理论,在阅读教学中产生
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图式理论”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而且对听
力教学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因为读和听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都是所面对的内容
与读(听)者的先验(prior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记忆图式(memory schemata)相互
作用的过程,其差异仅在于一个是通过眼睛,一个是通过耳朵获取信息。笔者在听力教学中运
用关于图式的理论,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从图式理论、听力过程和信息处理方式及在实际教
学中的应用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二、图式理论 
   1.图式定义 
    图式是关于世界、事件、人及其行为的完整的知识块,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形成认知
过程中的期待。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从图式中显现出来的种种期待也必然表现出文化方面的
不同。 
   Sir Frederic Barlett是第一位使用图式这个带有现行含义术语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图
示是“对以往的感应或经验的一种主动的组织,它应当在任何协调一致的有机反应中发挥作用
。他还指出,“记忆不是对无数的、约定俗成的、无生命力和零散的痕迹的重新激活,而是一
种富有想象力的重建或组建。这种重建或组建出于我们对过去的有序反应,出于我们对经验活
跃主体的态度,出于我们记忆中通常以意象或语言形式出现的令人注目的细节 
   Van Dijk和Kintsch把图式定义为:“一种把记忆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结构。一种带
有许多相互约定关系空隙的标签,标签的每个空隙都接受某种特定的信息。”“对知识的认知
应当以组、块为单位。不能把图示简单地概括成巨大的相互关联的结节网络,它应该拥有发挥
整体作用的网络子集”。Norman和Rumelhart等人把图式看成“归纳一系列事件的知识”。他
们指出,“图式就像剧本一样,也有不同的人物和事件等等”。 
    Kramsch把图式定义为“用于语篇处理过程中典型范例的心理再现或预测及理解语篇所描
述的某个范例的心理再现。 
    图式的程式是常规的总结,它具有特别明显的社会与文化约定俗成的模式。在语言交际
中,相关的语言和文化因素作为信息出现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如果这些模式不断输
入大脑,就会成为图示,储存在大脑的长久记忆之中。这些图示时刻准备着在语言理解中被激
活。 
    2.图式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 
    知识以图式的形式有条不紊的存在于人的大脑里,这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原则这一。图
示可以从词语的综合特点到社会和文化的词语概念的各个方面再现抽象和具体的事物。它们之
间相互穿插并以错综复杂的等级相互牵连着。 Kramach在她的著作中引用了Fillmore所提出的
语篇理解中的下列三种图式: 
    1) 语篇图式:与语法结构和形式有关的图式。在听力过程中,语篇图式需要听者掌握
语音、词法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如以下对话: 
    M:I remember you like to eat potato chips, but today you ate so little. 
What is wrong? 
    W: Oh, I am on a diet. 
    Q: What do you learn about the woman? 
    在这个简短的对话中,如果听者不理解词组on a diet (节食),难免难选对。 

     

    2) 风格图式:隶属于不同语篇风格(童话、信函、报刊文章等)的修辞结构的图式,
它们帮助读者弄清该语篇是童话还是讽刺,是悲剧还是喜剧。 
    3) 内容图式:涉及主题的图式。它们帮助读者把故事置于得体的逻辑关系之中。在听
力测试中,很多场景都是来自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听者在听时便是在摄取某部分以图式形
式储存在大脑中的日常生活常识。请看以下对话: 
    W:The music and the flowers are lovely. 
    M: Yes, I hope that the food is good.. 
    Q: Where did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没有去过餐厅,便不易将music、flower和food联系成一
个餐厅的图式。再看以下一篇听力材料: 
    The native American ,the people we call the ‘Indians’, had been in Americanfo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arrived in 1492.Columbus thought he had arrived in India , so he called the native people ‘Indians’. 
    The Indians were kind to the early settlers. They were not afraid of them 
and they wanted to help them. They showed the settlers the new world around the; they taught them about the local crops like sweet potatoes, corn and peanuts; 
they introduced the Europeans to chocolate and to the turkey ; and the Europeansdid business with the Indians. 
    But soon the settlers wanted bigger farms and more land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More and more immigrants were coming from Europe and all these 
people needed land. So the Europeans started to take the land from the Indians .TheIndians had tomove back into the center of the continent because the settlers were taking all their land. 
    The Indians couldn’t understand this. They had a very different idea of 
land from the Europeans. For the Indians, the land, the earth, was their mother.Everything came from their mother, the land , and everything went back to it.Theland was for everyone and it was impossible for one man to own it.How could the White Man divide the earth into parts? How could he put fences round it,buy it and sell it . 
    Naturally, when the White Man started taking all the Indians’ land ,the 
Indians started fighting back.They wanted to keep their land.  They wanted tostop the White Man taking it all for himself. But the White Man was stronger and cleverer. Slowly he pushed the Indians into those parts of the continent that he didn’t want where it was too cold or too dry or too mountainous to live
 comfortably. 
    By 1875 the Indians had lost the fight, they were living in special places 
called ‘reservations’. But even here the White Man took land from them ------
perhaps he wanted the wood, or perhaps the land had important minerals in it ,  or he even wanted to make national parks there. So even on their reservations   the Indians were not safe from the White Man. 
    There are many Hollywood films about the fight between the Indians and the 
White Man. Usually in these films the Indians are bad and the White Man is good and brave. But was it really like that? What do you think? Do you think the Indians are right or wrong to fight the White Man? 

       

要充分理解这段图式,听众应具有以下4个图式:
 1) 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美洲,当时他以为到达的是印度,所以称之为印第安。    
2) 印第安人对早期的移民非常友好,可是这些欧州的移民却想得到他们的土地
3) 印第安人非常热爱他们的土地,为了保护家园,他们奋起反抗。 
4) 斗争以印第安人的失败告终。 
    无论是何种图式对于听力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Robin对图式的特性做出如下总结,他指
出; 
    1) 如果一部分内容正好与图式匹配,那么回忆这一部分时,无论在顺序还是在内容上都
要比不匹配时删节和变化得少。 
    2) 回忆特定部分内容时,其过程中的变化可以使该部分无论在顺序上还是在内容上 近
似于与之相关的图式。如果某个细节回忆不起来,从该图式衍生而来的替代品通常被使用。如
果在某个部分的细节不能与该图式相匹配,一个更为常见的细节就会取而代之。 
    3) 图式可以让听者推断出省略部分。 
    4) 图式的中心或重点会比次要方面回忆得更好,反映得更及时。 
    三、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方式 
    听说的过程大致为:说话人选择适当的词及结构表达他所要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
一系列的转换,成为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形态,最后在听话人一端重又变成语言形式。但要最终
成功实现理解,要求听话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被动地接受声音符号,还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
动去分析、合成、归纳,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这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
既涉及语言知识又涉及记忆结构。我们之所以能有效地获取口头信息,是因为我们在听的过程
中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除了利用必要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知识外,还调动了大脑中
的既存图式,即非语言性知识结构去进行思考、假设、揣摩意义、预测内容的发展,注意分析
综合,作出判断推理,并验证和修改假设,从而理解和吸收信息,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重新
组合语言的活动,重建与我们原有知识结构和已获取的旧信息相吻合的新信息,也即理解了说
话者的意思。 
    研究表明,听话人先接受原始话语并将其意象储入短期记忆,组成各种成分,辨识其内
容及功能或目的,随之再将这些成分组成一体形成连贯的语言材料。然后将重构的意义而非原
有形式在长期记忆中保留。言语听辨过程是图式或背景知识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
相互匹配的心理过程。 
    理查兹认为,听力理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下而上”听法,一是“自上而下”听法
。所谓“自下而上”听法,是指把听力材料当作语料意思的信息源来听。从这个观点看,理解
过程的始发点是接收到的有关语料,听者循序渐进地在构成语料的声音、单词、短语和句子各
个层面,对听到的有关语料进行分析,直至把意思弄懂。在这个意义上,理解过程就是一个解
码过程。“自下而上”听法有以下表现形式:(1)对听入的村料进行快速查验,以确认熟词
熟语;(2) 把语流切分为段,例如:把“abookofmine”切分成“a book of mine”,以便懂
得该语流是由四个词构成的;(3)通过音系特征确认所听句子的信息重心所在;(4)通过语
法特征把所听材料切分为句子构件,例如,通过句子构件的切分,可以懂得“the book 
which I lent you”这段话由the book和which I lent you而不是由the book which I和 lent you构成的。 
   “自下而上”听法的基础,是听者的词汇和语法能力。听者的词汇能力犹如听者大脑里的
一本“词典”,每听到一个词都通过这本“词典”来找意思。听者的语法能力则可看成是一整
套工作策略,用来对听到的材料进分析。 
   所谓“自上而下”听法,是指听者调动背景知识来理解所听语料的意思。背景知识的表
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是听者对于所听话题的先前知识,可以是情景或语境知识,也可
以是藏于听者长期记忆中关于事物整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纲要图”。例如,某个成年人手
里拿着一本书,坐在公园凳子上向一群聚精会神的孩子们大声朗读,那么,旁边的观察者大概
会认为这个人是在向孩子们读故事,而不会是在读烹饪食谱或讲解电脑安装指令。观察者关于
特定话语类别的这种结论,是由于他对特定情景,对由成人与孩子构成的世界、以及成人与孩
子相互关系的知识而得出的。如果观察者再走进几步,他会发现孩子们确实是在听故事。这时
,观察者开始启动藏于记忆中有关事物整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纲要图”。这一过程会涉及
到观察者对于有关话语内容的期望值: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里面有哪些人物?故事围绕什么
事件展开?结果又会是什么?等等。 
    人们对于世界的知识中,大部分是关于具体情境、具体情境里可以出现什么样的人、这
些人的行为目的会是什么、达到这些目的会采取什么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听者如果把对人和物
的这类事先知识运用于特定情境,那么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听法。听
者实际听到的话会被用来验证已有期望什,填补具体细节。“自上而下”听法可以有以下表现
形式:(1)把所听话语归为某种特定活动,如做报告、争论还是开玩笑、发牢骚等;(2)把
所听的地方、人物或事情归为特定类别;(3)推断因果关系;(4)推测事情结果;(5)推断
所讲话题;(6)推断有关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7)推断未加说明的细节,等等。 
     假如听者不能运用“自上而下”听法,有关话语可能听不懂。单独使用“自下而上”听
法,不能给理解提供足够基础。人们最初学外语时,会比较多地运用“自下而上”听法。但学

       

习者要获得较好的听力,就必须同时运用好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式交互作用,同时加工,在
词法、句法、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共同促进听力理解。如果图式丰富、正确且符合实际,则辨认
加速、理解加深;如果图式欠缺或不完备,则辨认迟缓、理解发生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重构的有机
结合。因为语言不是孤立的声音、词汇和句子,而是一个以表达概念和意义为目的的有机系统
,听者的最终目的是“确定话语的表达主题”。 
    四、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
运用背景知识,即未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听的过程中不能成
功地激活与图式相应的图式是因为在材料中没有充足的线索,使听者不能成功地激活自己已具
备的图式,或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相反,恰当运用背景知识可以促进听力理解
。背景知识与语言能力同等重要。有关背景知识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因
为,听者大脑的图式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透彻;听者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越有利
于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新图式,形成良性循环。 
    成人英语学习者已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对于大多数材料,学生们在脑中应有相应的图式,关键在于如何激活它们,以帮助提高理解
能力。比如这样一个句子,“There we are .Now , open wide .Now, this won’t hurt a 
bit. You won’t feel a thing. 如果平时训练的场景足够多,学生能反应出一个At the 
Dentist’s的图式,那这句话是非常好理解的。所以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如在牛津英语教材中遇见Easter这个单词时就要告诉学生复活节指的是耶稣复活的日子。复活节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是染色的鸡蛋,二是小兔子。早在基督纪元以前,鸡蛋就是多产的象征。在
基督教时代同,鸡蛋又有了一个新的含义―――象征基督从墓穴里复活。因此,在复活节,基
督徒门喜欢用红色染鸡蛋,以表示他们确信耶稣复活的喜悦心情。同样的道理,复活节小兔子
也源于基督纪元前有关它多产的说法。因为兔子是人类祖先所知道的最具繁殖能力的动物,所
以,人们选择兔子作为新生命的象征。这样,既理解了内容又增长了有关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
知识,自然相关听力材料也能理解得更好。 
    根据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仅需要储备语言知识,还应储备文化背景知
识,在大脑中建立大量的图式,在各种语言材料的听辨过程中,及时激活图式,积极有效地理
解获得的信息。 
    结语:听力水平低下一直是中国学生较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自然
而然成了人们的关注要点。不同学者及研究人员在听力教学研究中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方法,有
的从教学法出发,有的从听力的语篇理论引入听力教学,笔者试图从认知心理角度去探讨提高
听力教学的问题。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同时求教于专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动听”的英语课—将英语歌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