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的意义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中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的意义

由于情感教育的巨大教育价值,以及历史、现实、未来对情感教育的迫切需要,在中学教学中研究情感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1.情感教育的价值

(1)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人在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的方式和手段,而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人的一生都要依靠情感的适应机制,包括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与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借助情感的表达来实现人际情感的沟通和情感的认同等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生长所必须的。一些青少年性格孤僻、情感淡薄、对人冷漠。追溯原因,往往都是早期情感上的不适,缺乏积极情感的爱抚造成的。因此,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人的生存意义是重大的。

(2)促进青少年认知素质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素质的发展始终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素质的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情感影响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情感也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积极的情感在认知过程中起协调、组织作用;而消极的情感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3)促进青少年社会交往的发展

情感具有协调功能,即一个人的情感具有促进或阻碍人际关系的效能。情感虽然是在个体同周围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但反过来,情感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往往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前者的“喜欢”是后者的“喜欢”的一种“回报”。情感教育有助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良好情感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教学气氛,促进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的发展。

(4)完善青少年的道德信念

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有实验证明,在对青少年讲述道德故事时,有情感的讲述与缺乏情感、照本宣科的说教,以及青少年听讲时的愉快与不愉快情绪状态,都会对他们接受和内化道德故事中蕴涵的道德规则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教师有表情的讲述和学生怀着愉快情绪听讲,有利于青少年内化道德规则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之中。

(5)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与情有着不解之缘,只有当人们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时,人们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能有美的创造。如果美的事物能引起人感情上的共鸣,这种美将融化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可见情感教育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且,在情感教育中,创设优美舒适的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实施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建立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因素。

(6)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早就为我国古代医学所指明,故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清,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和“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之说。良好的情绪有益于健身祛病,延年益寿,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损害健康,导致疾病。因此,中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将大大有利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7)促进青少年潜能的开发

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两半球存在着机能分工的不同,其中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形成有关,包括语言活动;右半球则同知觉、空间相联系,包括人的直觉,联想、情感、意志等因素。大脑两半球不但有分工,而且还有合作。只有当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时,大脑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脑科学的研究还表明:情感能激起右脑的兴奋,认知能激起左脑的兴奋。情感教育可以改善两半球的协调工作,实现开发人类潜能的目的。

2.情感教育的缘起

(1)时代的呼唤

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今天的教育更是为培养明天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打基础的。因此,未来社会发展的特点,对现今的教育改革具有超前的导

 

向作用。而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化”——强化和弱化。强化的是人——物关系,弱化的是人——人关系。由于社会正朝着高科技、高信息、高竞争方向发展,大大强化了人对物的研究和操纵的意识和能力。而与之相反的,在管理程序化、办公无纸化、操作自动化的未来世界里,人们之间的彼此接触在不断减少,富有感情性的交流受到众多限制,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抑制,以至情感意识淡薄,人际关系弱化,人性蜕变。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某些戮师、弑母、虐兽、自残等泯灭人性的极端现象也正告诫人们,要警惕这一倾向。因此,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提出“学会生存”的主题,到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学会关心”的主题,正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刻认识和应变对策。要使未来的公民学会生存,就必须使他们在从小接受教育时,学会学习,唯此才能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赢得生存权利的力量;而要未来的公民不仅学会生存,还能学会关心,则必须使他们从小接受教育时,既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唯此才能融洽人际关系,提升人性的价值。

(2)现状的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涉及的就是诸如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之类的隶属认知范畴的活动,其职能被人们一直局限“传道、授业、解惑”之中,情感教育毫无地位。这种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更是愈演愈烈。以至于现实的学校教育实践把注意力集中于与分数、考试、升学率等等密切相关的那些方面,而置情感因素于不顾。其结果是学生不仅没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陶冶,反而滋生厌学、恶学、恐学的情绪,以及紧张、压抑、焦虑的体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甚至连认知素质的发展也受到了抑制。所以情感教育的提出与实施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需要,有利于防止与克服教育目标中的失重现象,使情感教育在教育目标中找寻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3)历史的沉积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情感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者,近乎知。”便是代表性的名言。近代的梁启超也有“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的演讲。在国外,从苏格拉底倡导“产婆术”教学到昆体良的慈父式教学,从捷克的夸美纽斯主张“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快乐”的教学到英国的斯宾塞提出教学的第一条“快乐原则”,也都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意识到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然而,情感教育一直未引起人们普遍而足够的重视,归纳其中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操纵、调控缺乏具体的指导。因此,从历史角度来说,人们对情感在教学中作用的先知先觉为我们今天的努力提高了一定的基础,而尚存认识的不足与局限,则是我们今天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近代史教学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教学加强情感教育是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具备了充分的可能条件。

1.加强情感教育是全面科学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明确地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指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它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作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作为“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学校教育中轻视历史教育,轻视情感教育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现在的教学片面地理解和贯彻了“创新教学”的思想,只追求教学手段的新设备,教学方法的花架子,教学效果方面能提出新思维、新见解,历史教学中轻情感之风愈演愈烈。这种风气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后果,要纠正过来,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在重知识积累,重思维训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显得十分紧迫。

2.中国近代史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古今中外,历史一向被视为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赫尔巴特强调历史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杜威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历史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相对于其他学科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独特而巨大的优势。中学历史教学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借助于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得出的结论。学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会更自然地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接受情感观念,从而很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而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通过学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更能唤起学生积极追求真理,矢志忠于事业,顽强战胜困难的情怀。通过学习近代中国无数文人、学者、科技工作者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则能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持之以恒,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等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历史课与人文主义教育    下一篇:试论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渗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