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情感,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新河镇中心小学 张雪红 吴英球

  摘要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情”和“美”。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情感,让语文课堂变得美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关键词  情感  语文课堂  美丽

  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性的学科。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学科情感目标的重要内容。《语文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发挥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教育只有引向情感,才能深入领略文本丰富的色彩,感悟文本巨大的感染力。语文教学脱离了感情,课堂就会冰冷、呆板、麻木,就会失去生命的底蕴。 因此,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应推波助澜般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情

  心理学表示,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感染众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边播放音像资料,边深情导入:“周总理生前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他曾亲临地震现场慰问群众;他曾和少数民族同胞共度节日;偏僻的山寨小学,他去听过课;黎明时刻,他曾在这十里长街上慰问过清洁工人。可是,人民的好总理却在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这怎么不牵动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啊!1月11日,总理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公墓火化。在这悲痛的日子里,首都百万群众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上,顶着瑟瑟的寒风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凄冷伤悲的日子,带到了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深情的氛围,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儿童的情感活动相连接、相沟通,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

  当然,教师的情感也要把握分寸,切合教材所述环境,正如于漪所说:不开口不动情,不动情不开口。要切实起到纽带作用,不喧宾夺主,让作品的内涵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环节,易于被学生接受、理解,调动其积极性。

  二、品词析句“悟”情

  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通过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仔细品析,反复咀嚼,想象作者脑中的情景、心中的情感、胸中的境界、笔中的意思,丰富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

  如在《猫》一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展开讨论: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

  生:我认为有感情。它还跟主人撒娇呢!

  师:你的感觉很独特。从哪里看出猫撒娇的意味?

  生:课文中写道:“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这句中的“蹭”字,就看出了猫对主人很亲。

  师:“蹭”是摩擦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生:“蹭”的感觉是很轻,很温柔的。

  生:“蹭”带有感情,有撒娇的意思,还有耍赖的意思,从作者的嘴里说出来,显得人和猫的关系很亲,很和谐。

  师:看来,一个不起眼的“蹭”字,包含的意思可不少。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人爱猫,猫亲人,真是其乐融融啊!

  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词语精炼。课文所表达的各种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对于这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一字未宜忽,语语司其神。”要使学生读文读出味,品词品出味,就要他们在读懂的基础上通过推敲、揣摩,进而入境、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得到精神陶冶。

  三、抓着力点“启”情

  一篇文本中有深度、令学生生疑的地方往往是文本的难点、重点之所在,它对促成深层感悟、突破主旨、达成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找准这类着力点,运用灵活的、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以赋予鼓动性的语言促使学生逐步走进语言材料感人的精神内核,能激活思维,开启深层情感。有位老师在《盘古开天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悟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感受盘古的高大英雄形象,她如此做:

  师:同学们读懂了盘古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他的心,他的情?孩子们请起立,现在你就是盘古,举起你的手,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现在你正做着顶天蹬地的大事啊,假如你稍一分心,天就会塌下来,天地又会重合的。

  (学生做顶天立地的动作大约1分钟后)

  师:盘古啊,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生:手有点酸了。

  生:我感觉有点累了。

  师:可盘古“顶天立地”只这么长时间吗?

  出示句子: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生(接)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生(接)

  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生(接)

  师:盘古啊,你酸吗?既然这么酸,那你为什么一直坚持着?

  生:没关系,为了整个宇宙,我愿意。

  师:盘古啊,你累吗?既然这么累,那你为什么还是一直坚持着?

  生:我是很累,但为了整个宇宙,我必须这么做。

  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课文,走进盘古那美丽的内心世界。教师设身处地剖析现实,两次深情诘问,凸显了盘古抉择后必然经历的艰难困苦,而此时让学生移情表达,可以极其学生同样的美好情感,这是对课文进一步感悟、升华的过程,也是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教师合理地发挥语言魅力,用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教学语言渲染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化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有效策略。

  四、读读诵诵“吐”情

  语文课堂是情感交流的课堂,而朗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理解了语言文字后展开有层次的朗读,对深层次地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桥》的第15自然段描述了老汉从队伍中揪出儿子的情景,立体化地塑造了老汉忠于职守、顾全大局的形象。有位老师在公开课上这样进行朗读训练:

  第一层(体会老汉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品质):读第15自然段,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有感情地读出老汉那种铁面无私、忠于职守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第二层(体会老汉作为一个父亲的情感和品质):当我们了解了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后,请你再读第15自然段,你又会被哪些词句深深感动?有感情地读出这样一个父爱如山又教子有方的老汉。

  同样的自然段,而不同层次的理解、感悟与朗读,学生所感受到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一次次不同的分层朗读中,经历着一次次不同的情感体验,老汉高大的形象也在朗读中不断清晰、高大、丰满。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主动获取这种感受,深刻体验这种感受。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则离不开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催人泪下,而又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课一开始,老师就紧紧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学完“读《水浒传》”、“笑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等每一部分内容后,都巧设时机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语句,最后学完全文又范读、再次诵读。如此反复体验,反复读诵,对作者的悲痛之情就领悟越深,一种超越普通亲情的情感悄悄渗入了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情感熏陶教育才是智慧的有效的教育。

  五、表达训练“释”情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上,“听、说、读”已占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写”费时间,也容易影响教学流程的流畅,因此,教师们很少把它安排与感悟课文内容、思想同步。实际上,学生在阅读时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如果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慢慢消失、淡化。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转化成言语实践的能力。因此,沿着文本的价值方向,在入情入境中对学生进行表达训练,能让学生融入到文本里的角色中,将富有个性的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释放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学《去年的树》时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运用言语形式。

  在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抓住对话,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充分体会了鸟儿与树之间的深情以及鸟儿寻找朋友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后,让学生朗读课文15至17自然段,进入鸟儿对着灯火歌唱的场景,重点理解词语“睁大”“盯着”。

  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盯着”灯火看是怎样看?灯火近在眼前,为什么要“睁大”眼睛看?灯火一目了然,为什么还要“盯着”灯火看?

  师:往日的朋友已化为灰烬,只有朋友做成的火柴点燃的还在亮着,它此时在想什么?

  有感情齐读15至17自然段。

  师小结后配乐激情:灯火不是树,它只是找到了留有树的一丝气息的灯火,是用树制作成火柴点燃的灯火啊!鸟儿纵有千言万语,又能说什么呢?它深情地凝视着、默默地诉说着,这情景让人多么忧伤、多么感动啊!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鸟儿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对鸟儿说的话。

  学生书写感言,再交流感言。

  就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拨动了学生的情,他们“情动而辞发”,释放情感,倾情表达。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还让学生被浓浓的真情浸透,使课堂时时涌动起情感的波澜。

  其实,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我们教师敏感地发现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如学习了一篇有关母爱的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藏羚羊跪拜》一文。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只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惜用跪拜的方式乞求老猎人放生,然而在杀害了藏羚羊母子之后,老猎人却因无法逃避自己内心的忏悔和自责,而永远放下了手中的那把罪恶的杈子枪!我还让学生查阅各种藏羚羊的资料并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学生有的续写这个故事,有的写有关藏羚羊的报道,有的写藏羚羊的自述,有的写了读后感,也有的拟了一份保护藏羚羊的倡议书……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灵魂受到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诗意和真情的清泉,就不会有学生的心灵释放。很多时候,我能从中吸取到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激励着我不断去求索--情感的课堂,语文的栖息地。”确实,课堂需要真情,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因为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这种感动是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用真情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这才是语文的终极关怀。情感,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王春莉  教学月刊

  3、《对“情”与“理”的思考与实践》  朱健艳  小学语文教学

  4、《情感的课堂 语文的栖息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沉默一族”金口易开    下一篇:巧用农村资源,让创意习作精彩无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