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言表达形式教学的缺失探讨及课例研究 高中语文获奖论文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台州温岭市新河中学   方华芳

  [摘要] 语言既有内容的一面,又有形式的一面,两者相依相存,不可分离。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内容,而考试内容中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考查缺失,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例论证语言表达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作为考试改革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语言表达形式教学 缺失

  1992年获得“全美最佳教师奖”的雷夫o埃斯奎斯说:“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要考试……”可见,中西方的教育中都存在语文成绩与语文能力脱节的问题。可见语文考试有继续改革的必要。

  “语言既有内容的一面,又有形式的一面,两者相依相存,不可分离。”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的八个考试内容基本是全部针对语言表达内容展开的。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内容情况相似,考法主要涉及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因此,对于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缺失,导致与语言表达形式相关的教学内容退居二线,对于语言表达形式语言,对于语言的节奏,轻重的体悟都相对缺少课堂的现实支持,特别在高三的课堂上所占比例就更少了。而文章的一句、一行、一段、一节、一章、一篇的精神实质、感情凝聚、意向趋势、艺术分寸都未能得以更多的展示和点染。而这些恰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对于全篇各字各行各句各段的组织和调动,以此来体现情感运动的色彩和分量,是语文课的重要魅力所在。

  从教育方法而言,一线教师教学交往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方面的文章急剧增多,实践领域的热闹和理论界的沉寂形成强烈反差。如“陶冶性教学论”、 “语文教学情趣论”等以生命语文、诗性语文为追问目标的教学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不如“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的应用广阔,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命题和开创性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而对于语言表达形式考察的缺失使得这类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受阻,人文性诗性教学在课堂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调剂,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课堂成了无谓的文字游戏。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而言, 林语堂认为:“中国人的大脑像女人的大脑,满是常识。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具体的,表现在谚语中, 就像女人的谈话……直觉或言”第六感官“让许多女人认为一件事情这样是因为它本来就这样。在被问及佛、儒、道哪个最好时,典型的中国式回答是:‘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样的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怎么也算不上概念清晰,推理严谨。”西方思维是一种基于概念、推理和判断的抽象思维,形式逻辑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西方率先建立起了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理论和体系。但这恰恰是中国语言表达形式的独到之处,在科学考证之外,中国人强调悟的重要,人之悟性被看作判断其智力、能力的标准。所以语言教学应该体现这一点。

  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探索语言表达形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以标点符号教学为例

  标点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为“用以调整音节”、“呈现出语辞的音趣”、“表现和显示人物的腔调情态”, “使文字的效力格外完全、格外伟大、格外活泼” (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也从修辞角度指出:“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该把它们和 ‘呢'’吗‘同样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朱自清从写作的角度认为:“标点符号正是支持我们达意表情的方式的,不充分利用,写作的效果会因此而减少。我们说话时靠得种种声调姿态帮助,写作时失去这种帮助,标点符号可以替代一部分。”

  而在实际改卷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喜欢把中文标点符号欧化,直接用一个实心的小黑点把它代替了。存在应是合理。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语言表达的形式教学的缺失造成的。

  以标点符号教学为例,我们目前的教学往往只侧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而《国文百八课》中提到标点符号除了表示语言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还能突出语意重点,调和音节,表现和显示人物的腔调情态,呈现出语辞的音趣、声调的抑扬缓急。移动标点,标点的意义标示文辞的意义。用标点伸缩文身,可以让我们固定的思维习惯,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如下例学生习作中的标点应用:

  1.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爱我的。

  2.他的习惯是早上很早起来,晚上很晚睡,他使自己忙碌,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成绩。毕竟好坏全在高三这一年了,考得好可以继续学习,考得不好,就要开始艰苦的生活了。因此他很努力。

  如果改动其中的标点,那么会有怎么样的效果呢?

  1.我的妈妈,就是这样,这样地爱我的。

  2.他依旧保持着这习惯--早上很早起来,晚上很晚睡。他这样使自己忙碌,只想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成绩。毕竟已是高三了,好坏全在这一年了,考得好,可以继续学习;考得不好,他便要开始艰苦的生活了。因此,他很努力……

  这在写作教学中也是被忽略的一环,而标点的生气正在于此。

  二、以诗歌教学的平仄为例

  学生往往从小学的高举手到初中的少举手,到高中的不举手,发言存在障碍。例如个别同学读的声情并茂的时候,学生反应不一,有勇敢者佩服,有含羞者不服,有高傲者不屑,而跟从者寥寥。学生不肯发声,对于文学作品的品悟自然大打折扣。平仄的引入便在于使学生开口,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平仄为桥梁,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上突显诗歌与音乐之间的亲缘关系。

  诗歌的平仄不是一个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古人情感的变化轨迹,有利于诗歌诵读技巧简间化,明朗化,操作性强。

  常州市第一中学音乐高级教师秦德祥有过类似的介绍“吟诵音调与所吟诗文的平仄声调之间形成了三条基本规律,即’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平高仄低‘)和’平直仄曲‘。”

  如李白《蜀道难》的课本处理:首先从主题上,我认为《蜀道难》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其次,我认为李白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打破格律,因为只有自由的大脑才能产生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格律。无论是“开百代词曲之祖”的两首词,还是李白流水般灵动的诗歌形式,格律对于李白似乎从来都不是一种镣铐。再次,《蜀道难》格律之美恰好可以体现《蜀道难》的结构艺术。此时就适于引入语言表达的形式,引学生入文。

  可以通过以下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自由和活泼。

  1.平长仄短,抑扬之音顿成。

  例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平直仄曲,情感之波立扬。

  什么时候发出的声音是曲的?学生基本可以总结,哭的时候发的是发颤音;恍然大悟的时候就会“哦,原来是这样”;惊奇的时候,害怕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倒吸一口气“啊”,开口度不同表达感情不同;吹口哨的时候;周星驰的笑等。

  适时引入平仄的应用及特殊的语言技巧的应用作用:泣语与笑言、沙哑与尖声、拖腔与颤音、倒吸与喷吐、虚声与深叹。虚声我选了一例,单田芳说书中的一段表现紧张情绪的段落。

  由此开始了《蜀道难》的音韵之旅。通过对语言表达形式中不作为考点的平仄的研究,学生对于李白在格律方面的贡献顿时有了体会,甚至有学生说他第一次体会到诵读是一件简单而开心的事情。这不得不归功于语言表达形式的教学。

  三、以阅读教学为例

  笔者尝试以叙述节奏的快慢来引导学生细读老舍的《断魂枪》。以下是其中的赏析片段:

  快慢法是指在叙述或描写某个道理或事件时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节奏的快慢、行笔的速度便可错落出文章徐缓张弛、动静参差之波澜。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这一叙述平淡无奇,徐缓展开,但与下文顺接之后,便可发现,“镖局已改成客栈”,是“冒着热气的枪口”,压下去“虎啸”的炮声使然,这其中的沧桑无奈、复杂纠结的感慨,唯这一句慢慢展开的“已改成”三字可以确切描述,我们需要这种慢来回味这一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个人命运在时代变迁之中,是如何挣扎也推不开命运的帷幕的。

  这感慨可慢,变化却是急剧。“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 “失去国土、自由”, “失去主权”,“门外立着”的人,“热的枪口”,“长矛毒弩”,“斑彩厚盾”,“破坟过墓”的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行笔极快,镜头的不断叠加切换之中,国术在睡梦中成了昨夜的!这变化快得猝不及防,快得毫无预兆,快得让人无力反抗也无法反抗,快得使革命党与教育家完全来不及提倡“国术”。

  这对于野店荒林、钢刀口马之中,锤炼出武艺锤炼出事业,锤炼出威望也锤炼出尊严的沙子龙来说,瞬间如同底片中彻底换去了背景。他颇识时务地选择了与时俱进,及时改弦易辙。中国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变迁之时,或如渔父般择庄子“举世沉浊,不可与庄语”,乐天而去;或如屈子般“虽九死其犹未悔”;再者就如司马子长,心怀悲壮,隐忍韬光。而沙子龙只是沙子龙,他的非正面对抗只是单纯无力的非正面对抗。是心灵中自然生长出的深藏不露。“客栈”代替“镖局”,生存需要大过国术铁拳。而“深藏”并非如此容易,所以老舍用笔缓如流水曲折、水流冰下。或者更确切地说他用慢节奏的叙述写出了沙子龙静水之下的深流暗涌。“身上”无奈地掩饰式地“放了肉”,“大枪”立在墙角,瞬间也将沙子龙的光辉岁月冻结在了墙角。他与民众一样养了消遣的“楼鸽”,不会再增光显胜的枪杆子“凉、滑、硬而发颤”,难过时只伴有在夜间出没的枪。

  这就是语言表达形式快慢的引入,也是长句与短句变化出的张弛有度的效果。对于体会这一曲中国传统技艺悼亡的悲剧式挽歌,体会一个人在文化中的生存不是“我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问题。老舍徐笔行来,用冷静、客观的口吻瓦解了读者的怒意,让人更理性地思考这一灰色的背景下,人可以点染出什么颜色,人又可以怎么点染!

  通过以上课例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语言表达形式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缺失现象,而同时,语言表达形式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深化学生阅读程度,体会中文表达形式不同于西方思维的独有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和自豪感,是有重要意义的。由此来看,考试改革在语言表达形式方面设计考点,也是符合语文教学的现状的。

  参考文献:

  [1] 夏丏尊,叶绍钧。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 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 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有效课堂,智慧教师——语文高考复习课堂教学中的“轻负高质”浅探    下一篇:阅读教学本质意义的再认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