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把脉单元习作教学 倡导绿色作后讲评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箬横镇第三小学  朱玲红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一提起作文,老师认为不好教也不乐意教,学生认为不好写也不愿意写,个个惧怕作文。把脉单元习作教学,发现当前作文教学中“作前指导”风靡课堂,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写而教” 的“作后讲评”,一直被置于无人问津的境地。笔者经过一年来的作文教学改革认为:应给习作指导“减减肥”,给习作讲评“增增料”。应在“轻描淡写”中完成作前指导,在“浓墨重彩”中进行作后讲评,引导学生从赏识、找茬、磨练中寻找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为单元作文教学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关键词]作前指导  作后讲评  单元作文教学
  号脉问诊:望“文”止步,为“文”消得人憔悴
  单元习作主题式教研课中,教师从作文素材删选到内容安排,从作文提纲到文字修饰,从详写到略写,从开头到结尾,苦口婆心、面面俱到、口若悬河地足足花了35分钟“指导”学生作文,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习作时,个个绞尽脑汁,咬破笔杆也挤不出一段话来,不断地搔后脑勺,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
  课后,教研组同仁激烈地讨论着:老师在课前“披星戴月”地备课,课上激情澎湃、费尽心思地指导,想帮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学生也专心致志地学习着,为何会收效甚微?我们该如何上好单元习作课?如何使学生面对单元习作时有话可写?我们教研组一致认为习作不会指导,单元习作更不会,想拿着鸡肋翻出新花样,做出鲍鱼的味儿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老师的反应会如此一致?如此强烈?这一个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中。于是笔者找到一部分学生“闲聊”,这一聊,聊出了答案:学生一看到作文题,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写。可老师一指导,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老师的“指导”屁股后,把自我全部抛弃,搜肠刮肚重新寻找题材。如此“指导”,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的灵动性荡然无存。作文后的讲评几乎为零,这活儿,提前被“作前指导”包揽了,被作后的寥寥几句评语代替。纵观学生的作文,我们单元习作教学真是毛病百出、百病缠身。学生望“文”止步,谈“文”色变,为“文”消得人憔悴,作文教学也成了我们老师的一块“心头病”。
  会诊反思:本末倒置,山重水复“文”无路
  病症一:无米之炊的“作前指导”风靡课堂
  综观单元作文教学课堂,作前指导风靡校园,是习作教学的“红人”,它博得老师们的厚爱。作前指导,从字面上理解,它就是在学生习作之前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试问老师,你都还没有见到学生的作文,还不知道学生作文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想当然地指导,正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习作原料,你怎么进行指导呢?正如医生还没给病人号脉,也没给病人做检查,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会出人命的。老师所谓的这种“牵引”指导是无效的,而且,很有可能产生一种负面影响,它会使学生陷入做伪作文、怕作文的泥潭,使学生造成错觉:“我哪有作文材料”,“没老师指导我写什么呀”,“没老师指导我怎么写呀”。这一次次的指导,这一次次的“好心办坏事”,不仅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也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作文。这样风靡课堂的习作教学仿佛就是让学生带着“镣铐”跳舞,可见,作前指导是促使单元习作教学成为重灾区的罪魁祸首啊!
  病症二:点石成金的“作后讲评”无人问津
  学生的一篇习作完成之后,老师往往会以“王者”身份,用一段红辣辣的“专家式”的评语给学生的习作“判刑”。结果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随心所欲、毫无目的地评写。孰不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习作的主人,面对老师不痛不痒的评价,更多的学生是持抵触情绪的。面对学生的习作,老师应该认真研读,然后从习作中欣赏闪光点、发现不足之处,进而进行统整讲评,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也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扬长避短的作后讲评能让学生的习作“点石成金”。这样的“指导”,是以“学生作文”为载体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是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指导,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顺写而教的指导。而偏偏这样举足轻重、点石成“精”的作后讲评课,却门庭冷落,被无数的语文老师看作是作文教学的“缓冲地”。
  对症下药:扭转乾坤,万紫千红总是“文”
  曾看过这样的比喻:以“指导”为中心的单元作文教学,就是老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中心的单元作文教学,就是以学生在前面跑啊跑,老师在后面关照、扶持、倾听、帮助的教学。我们的单元作文教学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呢?学生在前面自由欢快地以自己的方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看到美好的景色,告诉学生,停下,欣赏一番;有人摔跟头了,提醒学生,停下,包扎一下,调整一下。扭转乾坤,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会为单元习作教学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一 、轻描淡写地完成“作前指导”--道是无心却有心
  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老师的话,对学生来讲,不是“圣旨”,至少也是“红头文件”。作文前,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学生写作上的有形、无形的束缚;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说得很委婉,很“建议”,都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千万不要小看那一句话的影响力。学生的精彩来自“童言无忌”,“童言”必须“无忌”,才会精彩。作前指导的一声声“叮咛”,使“童言有忌”,使“童言多忌”,精彩只能靠边站去。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如女人穿的裙子,越短越好。”
  轻描淡写地进行“作前指导”,就是相信孩子自己能写,会写,相信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故事。指导多了,学生很难写出有个性、有特点的作文。学生只顾着教师的指导,甩了真我的作文。虽然写出了令教师满意的作文,可那不是学生自己的,它是一种虚情假意。习作前,要放手让学生写,哪怕写出来的不成样子,那也是一种真实。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
  二、浓墨重彩地进行“作后讲评”--千锤百炼出佳作
  “作后讲评”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下得当。即使不能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我给你诊断为你疗,给你开药方为你治。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触摸并确切地把握住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依着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什么优点,一起赏识,一起练,练好了,出现新优点,再练;有什么问题,找出来,再指导或训练,一步一步地教,从学生出发,有什么问题,练;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下一个问题。用不着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地找什么训练点,学生的作文就是训练点。作文,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佳作就这么踏踏实实地练出来。
  1.赏识--慧眼识“英雄”
  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或语句,或段落,或谋篇布局,很是精妙,可谓点精之处。将学生的精彩语段展现出来,或自由朗读,或小作者有声有色地诵读,或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句的优美,在读中感悟用词的精确,在读中比较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读中习得写作的秘妙。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美中,在老师的赏识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金矿”,鼓励其他同学挖掘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金矿”。
  (1)赏“句”
  读书时,常有这样的状态: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会情不自禁地想流泪,会气得牙痒痒,恨不得跑进书里揍那人一顿……这就是佳句带给读者阅读的乐趣。请小作者将这些优美的句子摘录下来,署上自己的大名,装订进《佳句百草园》,将这些优美的句子展示出来,请小作者朗读,感受作文带给自己的荣耀、喜悦和自信,也使一些无意间撞到的“好句”成为以后有意识的追求。其他孩子也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豁然开朗的启悟,也在心里播下一个“我也要写出精彩”的种子。
  o 老妈,你已经说了N遍了,我的耳朵都生茧了!
  o 这文具盒太漂亮了,您就送给我吧!亲爱的老姐!
  o “哇,真好看!”陈爱丽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o “嘿,张韩城,快,快传球!”朱峰在场外急得直跳脚,扯着嗓子喊。
  o 朱肖俊立即唱道:“我在这里等着你过来呀等着你过来。”
  o 张晨曦站在讲台桌前,大叫道:“死江丽,你快给我出来!不然的话……”
  “N遍”、“老妈”、“老姐”,这些话,以前是不会说的,他们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是现代的语言,是有魅力的;“哇”、“嘿”,这些语气词,放在句子的开头,马上吸引读者的眼球,是有魔力的;“唱”、“死”,这两动词,一下子激活整个句子,是有“能力”的。
  精彩的一句话,简短,人人努力一下,都可能做到;精彩的一句话,欣赏时间短,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功感;精彩的一句话,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写作,甚至长大了走上写作的道路。
  (2)品“段”
  写作是辛苦的,辛勤劳动后希望得到欣赏和激励。阅读习作中发现学生语段的闪光点,请段落写得好孩子认真撰抄在班级的《妙段青草地》中,郑重其事,如作家发表作品一般。讲评课中师生一起欣赏佳段,一起品析佳段,说说这一段话好,究竟好在哪,尤其是赏析身边伙伴的佳段,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更能激起“让伙伴的精彩成为自己的精彩”的愿望。
  o 你看老爸,左手拿着镜子,右手拿着剃须刀,左边刮一下,右边刮一下,上面刮一下,下巴刮一下,哈,嘴巴周围一下子就“寸草不生”了。下巴下面的胡子怎么办呢?只见他噘着嘴巴,仰起头,伸长脖子,照着镜子,眼珠子都斜到眼角下方去了,用刮刀在上面横着刮一下,竖着刮一刀,眨眼间胡子全刮干净了。
  o 她左手托着毽子,掂了掂,眼睛盯着它,接着,轻轻地抛起毽子,看准毽子的落点,用脚把它又踢了上去。毽子真像弹簧一样弹了上去,淘气的小毽子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像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她一会儿用右脚,一会用左脚;一会儿在身前踢,一会儿在背后踢;一会儿踢得很高,一会儿又踢得很低;一会儿用前额接毽子,一会儿又用脚面接。花样一个连着一个,不管怎么踢,毽子就是不落地。
  o “左边刮一下,右边刮一下,上面刮一下,下巴刮一下”,“噘着嘴巴,仰起头,伸长脖子,照着镜子”,“ 一会儿用右脚,一会用左脚;一会儿在身前踢,一会儿在背后踢;一会儿踢得很高,一会儿又踢得很低;一会儿用前额接毽子,一会儿又用脚面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读了还想再读;“托”、“ 掂”、“ 盯”、“ 抛”、“踢”等词的运用读起来很有律动感,读着读者像是身临其境。
  美妙的一段话,从段落的表达方式入手,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怎样的表达是鲜活的表达;美妙的一段话,来自日常生活,唤起学生的共鸣;美妙的一段话,生动,形象,教给写精彩的方法;美妙的一段话,方法易学,激发其他同学写“好”作文的信心。
  (3)悟“法”
  谋篇布局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有些孩子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色,也十分适合其他学生去模仿、掌握。老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众多的作文中找出来,大加赞赏,请小作者发表在班级的《美文开心屋》里。看到自己的习作也能在班刊中占有一席之地,谁能不兴奋呢?伙伴的语言是无障碍的语言,更贴近孩子,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谋篇布局的方法的感染力不可小视。
  如:学生按照进入农场大门→来到桔园→登上海塘大堤的游览顺序写了一篇《秋游海塘》的游记。
  启发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也经历了的那次游览,品悟着这谋篇布局的方法,思索着,其实文章可以这样构思,也不难啊!我也会!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得到,也触摸得到,来自身边的伙伴的佳作,更有亲切感。哈,要想写出这样的佳作,我也办得到。
  2.找茬--诊出“百病缠身”
  学生写作文,就像孩子学走路,难免跌跌撞撞。习作中出现语病、错误是很正常的。一次作文中,“病”不会只有两三个,会有六个、八个、十个……老师每次要精选一两个典型病来讲,多了,学生也顾不过来。一个老年病人,大大小小的毛病一大堆,你不能什么病都治,先治大病,再治小病,你得把他当前最重的“急性病”给治住了,再调理其它小病。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把毛病治好,也不要期望一节课就把所有的毛病都治好。一节课主治一两个“病”,复诊旧病,十节课,二十节课,三十节课,学生的语言就会顺畅、准确、干净、利索,语文老师也就成了有丰富经验的语言医生。
  (1)要害处为“大病”手术
  语文老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有敏锐地察觉出语病的真功夫。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修改毫无“章法”,既丢了“西瓜”,也失了“芝麻”,修改效果也适得其反。切忌事无巨细,如果面面俱到,恐怕就会面面不到。我们只有抓住“病”得最致命的一点进行“手术”,彻底将习作中的“病毒”一网打尽,才能让它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①“千篇一律”病
  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脾气不一样,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方式语气不一样,每一个学生处事的方法不一样,但写的文章却偏偏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一个料子,一个样式,一个款式,看得你腰酸背痛腿发麻,乏味至极。
  如:写“母爱”的主题的文章,全班60位学生38位写我生病了,妈妈送我去医院,似乎唯有送我去医院才能体现母爱的伟大;似乎能体现母爱的事例唯有这个。这毛病,指出来,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千篇一律”病,一起会诊,了解这病的严重性,寻找治病的药方,想想什么时候你感到妈妈是爱你的,打开思路后二次习作,写的事例和上课交流的不同的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去除病症,治住大病。
  ②“少年老成”病
  几岁的人,该说几岁的话,做几岁的事。孩子的童年是天真的,因而,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想象,天花烂漫。然而,在习作中,我们的孩子往往喜欢做大人的事情,说大人的话!文章中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言语比比皆是,失去了学生语言特有的稚嫩、真实而可爱的特点,学生也感受不到写作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相反,写作成了对自身的一种折磨,写作的兴趣也逐渐失去了。
  o 这次比赛,我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我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后要多锻炼身体,争取多参加这样的比赛,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o “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说得好。以前对它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件事情,我更深地理解了它的含义:人不是天生就会做事情的,只有勤学苦练,才会有真正的本领,我会更加努力的。
  这样的语言是写给老师看的,不是学生本该有的,不该出现。这蕴含的道理让读者去体会,要相信读者,不要把读者当白痴,更不要把老师当白痴。删除这样的语言,语句更干净;删除这样的语言,语句更利索;删除这样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空间。
  ③“故弄玄虚”病
  学生大多怕作文、愁作文,厌语文,烦语文,不少学生的作文是咬烂了笔头才“榨”出来的。常见在文中无病呻吟,故弄玄虚,为的是凑凑字数;常见在文中空话一堆,让人费解,玩文字游戏。这,是一种病态,得治疗。
  o 要说最幸福的人,那就非我莫属了。不信吗?那就听我慢慢道来吧!
  o 我们班也有位“姚明”,打球技术那叫一个好。你现在肯定特想知道他的名字了吧!哈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他便是我班的林跳跳,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讲他的故事吧!
  o “不信吗?那就听我慢慢道来吧!”、“你现在肯定特想知道他的名字了吧!哈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样的语句如桌上趴着的苍蝇,让人不舒服;这样的语句应从学生的文章中择出来,清除,让文章更简洁,更通顺,犹似唐诗一般,简洁而富有意境。
  (2)细节处为“小病”诊治
  教师像研究教材一样来研究学生的作文,讲评课就从学生的习作出发,掌握本次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选择并切实解决一个作文实际中的小问题,要小,要让学生一学就会的,一次一个小进步,十次,二十次,三十次下来那就是了不得的进步。
  ①“de”字病
  习作中“的”、“地”、“得”使用频率极高,学生乱用三个字,令人头痛。教师见到一次改正一次,但屡改屡犯,这错别字犹如小草,生命力极强,“春风”一吹就又生长出来了。在一次作文后,将有用错“de”字的句子全部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毛病”的害处,当堂讲解,当堂修改,远比老师一个一个改正有效得多。
  o 在草坪的中央有一棵高高地树,正像万绿中的一点红,开出朱砂一般的大红花。肥胖的鸟儿在高高的枝丫上尽情的叫着,在花间嬉戏、歌唱。春回大地,春花怒放,鸟儿们都轻快的赞颂着迷人地春景……花是温暖地象征,开地早,暖地早,春也来地早。
  o 春天来了,孩子们是最开心地。
  o 他们玩地真开心。
  出示来自孩子作文中的句子,指出长期潜伏在孩子们作文中的没有引起重视的“常见病”,教给诊治的方法,并讨论预防的策略。经过老师的点拨、强调,下一次习作时出现“de”字病的几率肯定会少很多很多。
  ②小“×”病
  考试时常规定不出现真实姓名,迫不得已,随便起个名字。“小红”、“小明”、“小东”这些名字就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惊讶。改作时读着“小红”、“小明”、“小东”,很是憋气,很不舒服。一起给这一类问题想一个能够让孩子感兴趣的名字--小“×”病,相信孩子不会重演。告诉孩子其实起名字也是一大学问,正如每个同学的名字都蕴含着特别的含义,都寄托着父母对你们的期望。提醒以后看电视、看小说时注意人的名字,思考名字和故事情节的关联。相信下次作文时起名字也会讲究起来。
  ③“,”号病
  文章中逗号一逗到底这个毛病还是会经常出现,特别是一些语感不是那么好的,以前也曾指出来过,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改,收效甚微,现在集中推出,根据逗号的停顿朗读,谈读后的感受,开出药方对症下药,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给学生指明了写作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写作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在以后的作文中一定会改观。
  3.磨练--炼就“不‘患’之身”
  “光说不练假把式”。讲评课中展示的精彩之处,不加以训练,就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罗列的一大堆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不加以训练,就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无法引起学生重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无法弄清这类问题该如何避免。抓住精彩的地方,进行训练,更多的学生能掌握描写精彩的方法。抓住病得最厉害的那一点,进行训练。这次训练有效了,病轻了,下次作文其他方面的病更严重了,那就训练另外的地方。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更有看头,语言就会更精炼,更耐人寻味。
  (1)下“构思”药,练“胸有成竹”之身
  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点,由此引出训练点。有些文章构思精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如写“一个幸福的人”这一主题的文章,中心词是“幸福”,有的学生写的故事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个关键词。
  o 我幸福,因为我运动。运动可以给我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说不定以后我会当上运动员,会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添上光彩的一笔呢!
  o 当人们前来为我喝彩时,我是多么幸福啊!
  前面写运动,最后一句,回到了幸福上,这一句很重要,点明了中心,使结构更完整。讲评时引导欣赏,领会构思的巧妙,再尝试修改看起来离题的同伴作文,掌握构思技巧。
  (2)下“积淀”药,练“提笔成章”之身
  学生作文中写得好的,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写得好的,展示出来,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学一学,练一练。例子从同伴的习作中来,更有亲切感,觉得自己努力一把也能成功,更乐意去练;学生习作中描写得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可展示出来,如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缺少语言描写,老师创设一个情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写一写。训练点是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是学生需要的,当然不会排斥,效果也不会差。这样的训练,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扎扎实实,习作能力不断地在训练中积累、沉淀、提升。
  “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写而教”的作后讲评为学生撒播的是一颗美妙的写作种子,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雨露,它就会很快地发芽成长。走进“绿色环保”的作后讲评,让单元习作教学从病态中康复起来,让健康、自由、活泼成为它的好朋友,让她重新焕发生命,让她能成为学生的“初恋情人”,而不再是同仇敌忾的“敌人”。
  参考文献:
  1.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
  2.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年3月
  3.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
  4. 范润生  《浅谈作文教学:作前指导,作后讲评》    《新课程(下)》   2012年04期
  5.戴文强  《新理念指导下作文批改讲评方法初探》  《小学时代o教师版》2010年01期  6. 田巧霞  《从“作前指导”到“作后讲评”》      《新课程学习》    2010年08期
  7.李 莹   《作后讲评VS作前指导》              《江苏教育》      2012年第17期
  8.孙传云  《浅议习作教学的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 《全国优秀作文选》2011年04期
  9.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
  10.季剑芳 《习作评改的误区及对策》          暨阳实小网志         2007年10月
  11.周一贯 《“儿童作文”教学论》             宁波出版社           2005年6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下一篇:“内外”兼修,开发阅读课细节描写训练的理想空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