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汉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儿童的认知规律对汉字教学的指导意义

  汉字、汉语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规律教学汉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还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否则,不仅会降低识字效率,而且不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要了解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就要从了解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入手。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知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主要是理解)、记忆、运用四因素,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是儿童认知的基本规律。

  儿童学习汉字必须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既要通过听觉、视觉感知字音和字形,又要理解字(词)义,还要记住字的音、形、义,达到能在书面语言中会写会用之目的。其实,这就体现了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的认知过程。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的过程,也都是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的过程。尤其是字(词)义的掌握,首先要通过具体事物、形象、动作等感知字(词)义,进一步理解字(词)的概念,能解释说明字(词)的含义、用法,并要记忆,进而达到能在语言中运用;缺少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影响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如从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和形成识字能力来讲,就更要以认知规律为指导了,因为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在识字的实践中,不断地感知、理解、记忆、运用才能形成。所以,不论是学习一个字还是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都必须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为指导。

  二、汉字教学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

  儿童的思维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发展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各年级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教学具体形象,让儿童易于接受。

  刚入学的儿童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他们记忆力虽然较强,但是也很容易忘记。针对这些特点,教学汉字大都是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相对的)。例如,一般的识字教材大都采用看图识字形式,将独体字(大都是象形字和指事字)编在前面,因为独体字的笔画相对较少,结构也相对简单,字义(词义)易懂(实词多),符合儿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法上要分散难点,多采取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广大教师已经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汉字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更符合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

  三、汉字教学要符合个别→一般→个别的认知过程

  儿童的思维不能一味停留在形象具体的认知阶段上,教师要帮助儿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逐渐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儿童能否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年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的教学实践证明:儿童是完全可以接受初步的概括性、规律性知识,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的。

  根据汉字规律和字的音、形、义特点,使儿童既学会汉字又能掌握汉字的规律,是需要儿童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以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为例,集中识字是这样体现的:使学生学习形声字并掌握其规律(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并不是在开始教学形声字时,就把这个规律揭示出来,而是学习了一些形声字之后,引导学生将形声字的特点总结概括出来。例如,“干──竿、杆、赶、肝”一组字,儿童先学会基本字“干”,在已掌握的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异中求同,同中辨异,概括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个字都有一个基本字──“干”,它是四个字的共同结构和标音部分(gɑn);不同的部分,即四个字的偏旁部首,每一个偏旁部首表示一个意思,即标义部分。四个字的音调还不同。然后再经过师生共同分析:“竿”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一个“干”字,合起来念竿(gān),是竹竿的竿,所以是竹字头;“杆”字,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一个“干”字,合起来念杆(gān),是木杆的杆,所以是木字旁;“赶”字,是半包围结构,左边走字包围“干”字,合起来念赶(gǎn),是赶走的赶,所以是走字旁;“肝”字,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月”肉旁,右边是“干”字,合起来念肝(gān),是肝脏的肝,所以是“月”肉旁。然后,还要给学生指出:“竿”是上形下声;“杆”“肝”是左形右声;“赶”是外形内声,使学生认识形与声组合的不同形式。儿童经过观察与思考,将字的形和义联系起来理解字义,不易混淆。由于学生基本建立起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还能较快地辨认错别字,不仅有利于记忆生字,而且还会减少错别字。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经过多次分析、比较、概括,使知识类化和系统化,概括出“基本字(声符)标音,偏旁部首(义符)标义”的形声字构字规律。即给儿童建立起形声字的认知结构。儿童对形声字分析多了,就会从个别中认识一般(规律),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这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由感知到理解的认知过程。凡有共同点而能归为一类的字,认读时就要由个别到一般;从个别中归纳出一般特点或规律;这个过程也就是儿童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形成识字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经过儿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过程,儿童的认识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从个别到一般,从感知到理解的认知,还只完成了一半认知过程;认知要深化,还必须完成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如上例儿童在理解和掌握形声字规律的基础上,以汉字规律为指导去认识生字,如再学习一组新字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分析、理解这一组字的音、形、义及形与义之间的联系,学会一组生字。这个过程也是儿童运用形声字规律、运用识字方法、巩固识字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正如刘勰所讲:“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与“观千剑”是反复认知个别的过程,而“知音”“识器”就是找到了一般规律;只有掌握了一般规律,才能更好地认知个别,才能“举一反三”。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学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过程。学生真正理解汉字规律的过程,是使儿童(主体)去理解依据汉字规律编写的识字教材(客体),使汉字的知识结构内化为他们的知识。这个阶段主要经过儿童的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所以说,集中识字并不是单一地运用演绎法进行的,而是归纳法与演绎法结合运用的。

  如果儿童较早地理解和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不仅在识字过程中学得快,而且记得牢。因为识字过程和思维过程是统一的,儿童对字的音、形、义都进行了分析、比较,尤其对字的音、形、义是联系起来理解的,在感知中增强了理解因素,在以形象为主的认知中,增加抽象、概括的成分,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感知和记忆的效果。儿童不但掌握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而且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儿童的思维较快地从具体形象阶段向抽象概括阶段过渡。

  分散识字教学在使儿童掌握规律性知识方面,虽然不像集中归类识字那么明显,但是分散识字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教给学生掌握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教学过程也符合“个别→一般→个别”的做法。斯霞老师曾说过:“在识字教学中,对于利用汉字的规律、特点的问题,集中与分散两种识字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分散识字中,教师是随着教一个一个的字而把汉字规律逐步教给儿童的。如教‘灭’,告诉儿童,火上加了盖,火就熄灭,‘灭’的字形、字义,儿童就掌握得很牢固。教了北京的‘北’,再教比一比的‘比’,再教‘此’,分别进行比较,指出异同点。如果一篇课文中,同一偏旁部首的字比较多,如《大家都有本领》一课中,锯、锄、锤、铁等几个字都是金字旁,就让儿童归类。单元或阶段复习中类似集中教材中的字表,就可以用作巩固的教材,这时候,教师也就把汉字的规律、特点归纳起来,教给儿童。”分散识字是随课文识字,教学一个阶段后,有的将这一阶段的汉字归类,从中找出汉字的规律。当前,各种小学语文教材大都重视了汉字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因为掌握了汉字规律,就等于知道了识字方法,儿童的识字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四、汉字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汉字过程中,尽管重视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但是如果忽视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对象,同样不能收到学习的好效果。如何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第一,识字量、写字量要科学,也就是说学习内容的难度要适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他们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如果不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无限加大识字量,使他们望而生畏,就不会引起他们学习的要求和兴趣;如果一节课仅学习三五个字,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儿童的思维不能积极活动,学习效率又怎能提高呢?要充分估计今天儿童的学习潜力。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使用,儿童周围的人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视野有很大的扩展,儿童是有一定的潜在发展能力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其学汉字的潜力。

  第二,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学会了识字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汉字学习之“门”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打开识字的大门。要求学生巩固地掌握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独体字,偏旁部首。首先使学生学好汉语拼音;在学习独体字时,学好笔画、笔顺;学习一部分独体字之后,学合体字时,学会偏旁部首和汉字的间架结构。还要学会查字典。如果这些学习汉字的基础打得牢固,学生会逐渐掌握自学汉字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汉字教学时一定要先有教师的引导,而后过渡到学生的自行掌握。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会激发起其读书欲望,就能较快地进入阅读状态,而通过课内外阅读,学生又可以学到更多的新字;同时,学生的众多“为什么”也可在书中找寻到答案,从而在读书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其识字、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会更大,就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识字和阅读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这就循序渐进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智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下一篇:浅谈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