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道德教育的拯救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今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形势下,除了要求他们有更高的文化,还需要有更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时也关系着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作为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据调查发现,在学校的教育下大部分的小学生思想道德较好,但个别学生仍存在较大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课相比,课程更少而且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无兴趣,不少家长、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坏毛病这么多,上网、打架、吸烟、乱交朋友、好吃懒惰、大手大脚。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对当今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分析如下:

  1、教师方面:

  (1)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由于受旧观念限制,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被它学科占用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内容和教学时间压缩,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它本应有的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2)教师传授知识单一,缺少学生情感的培养。虽然新教材已编排的十分完善,但受小学生年龄、知识、经历、心理发展状况所限,对课文内在感情的感受力较弱,调动学生真情实感就显得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这一特点发挥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情感因素,没有按照知、情、意、行的心理学规律进行教育,使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思想性和趣味性,违背了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要素的协调关系,使思想品德课成为空头政治说教,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了学习动机。

  2、学生方面:

  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由于追求分数第一,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风种心态:

  大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少求知欲和进取心,学习没有意志力,思维缺乏流畅性和灵活性。他们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支配,认识模糊、感情淡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少积极参加讨论。思想不够活跃。有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的观点是事而非在进行抽象思维时,由于感性经验缺乏,缺少实例依据,对学习感到困难,而且他们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进行独立 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运用机械重复的办法进行学习,认识水平比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的状态之中,智力分低,分析问题能力差,盲目地尝试,猜测死套答案,不能根据问题思考课文的观点及内在思想含义,没有进取心。

  3、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1)学生思想行为“早熟”。现在的小学生,思想上受家庭、社会、媒体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意识、目标追求、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变得并不单纯。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生认识的明星比伟人要多,偶然会出现一股崇拜明星热潮、作明星梦;对电视剧情的记忆比课文内容要牢,他们所认识的演员并不比成人少;对流行曲的兴趣比《音乐》教材中的要浓,唱熟一首流行曲比背一篇短文还快;学起成人打麻将、带着手机去上学、成群结队欺负弱小、或真或假谈恋爱的现象都有。我们甚至偶然会听闻小学生抽烟、偷窃、赌博等事件,现在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真的“成熟”了,生活真的“丰富多彩”了!

  (2)家长不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多数家长很少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下功夫,他们认为只要文章写的好,数学成绩高,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殊不知现在社会上一些高智商罪犯少时也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当然,对于一个人品格的高低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所以家长常常灌输子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论调。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开创者,祖国的未来将是由他们来谱写,他们的素质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在我们高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决不能忽视的。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如何拯救小学生形成的不良道德品质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对策:1、转变家庭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提高家长素质。

  第一,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在思想道德品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其思想道德风貌,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家长特别要强调的是单亲家庭的家长,更应担负起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应不断克服和消除自己的不良品性习惯和行为,严于律己,作好表率。用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理想对孩子既“言传”又“身教”,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

  第二,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纠正重智轻德倾向。首先,矫正期望值过高现象。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管教要宽严适度,让孩子在健康和快乐中学习和生活,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其次,矫正溺爱现象,日常生活中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注意克服懒情、依赖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为孩子们树立自信、自主、自立接送打下基础。再次,矫正迁就纵容现象。对孩子不合理、不适应的消费要求不能姑息迁就,应加以引导说服,培养孩子的理智、节制的品行和习惯。另外,要矫正专断粗暴现象。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感情沟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在认识和导行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共商解决的办法,逐步树立孩子们的民主、平等意识和合作精神。曾经有一位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突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良好品质。

  2、学校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我们应改变应试教育偏重智力,面向少数学习尖子,兼顾中等水平,歧视淘汰差生等一整套弊端。从教育的目的、教育方式到教育评价等一整套机制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行的工作贯穿于孝心教学与行动活动的全过程,并把思想道德品行考试、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优、表扬、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二,学校领导和教师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影响者。应在观念上转变,思想上重视,措施上有力,方法上科学,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上过硬。人品高尚的师长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教育者一定要自尊自律,不仅严格要求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不良习气,大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师德的力量影响和熏陶学生。

  。    第三,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开展“文明规范记心中”知识竞赛,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将教育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对错,守住思想道德的底线。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进行阶段性评比。小学生稳定性较差,错误行为容易一犯再犯,通过经常性的评比给学生以触动,不断端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按照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教育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依赖性强,理解能力弱,对他们的教育应以感化为主,要向他们灌输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的善恶评判,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习、娱乐和玩耍及最初的社会活动中接受熏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身心发展的主要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当我们在教学思想道德课时,首要其冲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在指导道德行为中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是行之有效的。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首先我们教师应该了解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不同,思想品德课所讲授的道德知识是一种公私合营和桥梁,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启迪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你所讲的观点,从而改变其观念,影响其行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校本教研陪伴教师成长    下一篇:道德习惯养成教育浅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