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高二历史问答题分类及解题方法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6-06-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学与思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学习之余,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并检测是必要的。包括单元检测、文综练习及周考、月考等大小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水平,但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选择题得分平平,高分少;问答题审题不清,逻辑不明,思路混乱。其中,问答题失分率可以说是最高的,究其原因就在于考生没有掌握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文言文基础太差,理解题意有难度;二是知识掌握不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答题不规范,未分点作答;四是答题重点不突出,易成流水账。下面根据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就已有的教学经验提出我的一些拙见。

  1、判断题型。题型决定着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格式要求,以往试题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题型:

  (1)材料问答题。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材料概括题。如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中第26题第(3)问,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特点。另一种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背景\因素、目的、影响\作用。或评述、说明某种观点,最后的出结论和认识。如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中第26题第(2)问:“雍正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在清朝即将覆亡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

  (2)比较说明题。一般形式是两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不同方面异同点的归纳比较。如高二选修2参辅书第九单元单元检测第11题:根据材料,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思索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3)史论结合论述题。即根据材料确定某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阐述或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高二本学期周考及月考试卷中都有出现该题型。如月考试卷中第27题: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中的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

  2、审清题意。即确定答题内容,本题要求回答什么,有几问。确定关键词,这是解题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所谓“关键词”,即找出答题范围及要点,如范围:时间、地点、人物等,或要点:政治、经济、文化或背景、目的、影响等,这样,有助于快读搜集相关知识信息,从而有效答题。

  3、理清思路。由于题型的不同,对应的解题思路和角度也有所不同。

  (1)材料问答题。如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中第26题: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可知本题要求回答德国教育特点及影响,共2问。首先确定答题范围及答题要点,范围: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德国;要点:特点及影响;根据时间可知该时期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正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其社会背景后,即可分析得出教育特点及其影响。

  (2)比较说明题。如选修2第九单元检测第11题:根据材料,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思索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结果有何相似之处?根据材料确定时间范围,即在克里米亚战争及黑船事件后,两国都面临统治危机,面对危机都采取改革,即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虽一成一败,但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史论结合论述题。如第一次月考试卷中第27题,根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中的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对于这种开放型题型,放开范围,对学生来说成了无范围,反而变得困难和无从着手。所以对这类题型,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非常重要。找关键词——定主题——作阐述。从“红米饭”“南瓜汤”“反围剿”等关键词可知该时期为土地革命时期,从而确定主题,包括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土地革命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等,然后再根据主题作相关阐述,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进行阐述。

  综上所述,一味地题海战术并不能提高历史问答题的得分率,只有掌握了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需融入人文精神    下一篇:高一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