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析学生课堂缄口不言的四大原因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8-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的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一个人举手回答的难堪现象。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老师就只有包打包唱了,于是“满堂灌”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与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极不相称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呢?细细探究,我认为有以下原因值得我们思索:

  其一,从学生层面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1)过于理性化、庸俗化。学生慢慢长大了,变得过于理性化。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是不会这样冷场的,他们期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赞美。经常可见他们把手举得高高的,把桌子擂得震天响,唯恐老师不能发现他(她),不叫他(她)回答问题。那课堂上的活跃气氛令人叹为观止,令高年级的老师羡慕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上的一些庸俗习气逐渐感染学生,使他们惮于在公开场合(包括课堂上)发表个人意见。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他会觉得即使答出也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水平;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有难度,他则会担心有答错的风险,会影响到师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如干脆缄口不言。(2)周边环境与从众心理使然。即使有极少数学生愿意上课积极发言,也会因为大多数人的沉默慢慢地消磨自己的激情,慢慢地就与其他大部分学生合流。中国世俗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慢慢渗入孩子们的思想,继而感染到课堂。有个学生在国外读了两年中学,回校后显得不适应。他非常喜欢说话,喜欢发表个人的见解,哪怕想法还不太成熟,他也乐于与各科教师交流,所以课堂上常常是他一个人在与教师对话。但是一年下来后,这位同学就不愿意发表意见了,他发现自己是在与一群不肯说话的人在一起学习,他忍受不了周围讽刺的目光。

  其二,从老师层面来看,我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1)过于陈旧的教学观念。中国人喜欢循规蹈矩,有些老师认为寂静的课堂是学生“守纪律”、“懂规矩”、学习“专注”的表现。其实不然。新课程提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以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过程参与,强调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即既有学生静思、自主学习,又有师生、生生的双向、多向互动。(2)设计的问题有缺陷。要么设计得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思维含量,学生不屑于回答;要么设计得过难,学生根本答不上来。(3)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在课堂上不敢放开,不敢与学生互动交流,害怕学生质疑问难导致自己下不了台,收不了场。(4)课堂评价不到位,过于吝啬表扬。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不置可否,不抑不扬。答对了不能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就是简单的说“好”、“不错”,让人觉得不真实、不真诚。答错了又直接说“你错了”、“你的答案有问题”、“你的意见不对”,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严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致使学生再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了。千万不要让伤害性的课堂话语成为学生的梦魇,这一点教师必须切记。

  其三,从家庭层面来看,很多家长教育子女时过多地强调要韬光养晦,个性内敛,不要过于张扬,锋芒毕露不是好事。中国人常把人的沉默当作是有修养的表现,“沉默是金”是不少人信奉的座右铭。一些家长并不认为孩子不善于发表意见是弱点,他甚至会颇为自得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他一天到晚不怎么说话”,“他沉默寡言的,不像人家疯疯癫癫的”,“这孩子聪明,不喜欢讲话”……孩子不作声究竟是不是好事情?在当今社会,沉默真的是金吗?做父母的确实应该换个角度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子女的思想、方式。

  其四,从社会层面来看,不良的社会习俗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人好跟风,喜从众,随大流。多数人自小就接受“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肯开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开座谈会,一说到正题,主持人就尴尬,和中国人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习惯完全相反,几十个人的会议室里能一点声音也没有,因为谁也不肯先说话,不是自顾自喝茶,就是装作在思考,或是装作在记写什么。不开口表达见解并非是缺乏才智,因为每个人都怀揣大学文凭,也揣着一肚皮心思……成人世界里的这种现象延伸到课堂上,学生逐渐会认为发表个人意见是一种不太好的“表现欲”,是“出风头”。于是,他宁愿缄口不言,宁做“缩头乌龟”也不做“出头鸟”。

  以上几个原因就是鄙人对当今课堂教学中学生缄口不言原因的浅陋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我期待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像山东杜郎口中学一样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期待课堂教学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细节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下一篇:激情课堂基本环节与思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