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析小语习作教学中“积累”的指导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要学生写好习作,真正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走出“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苦苦咬笔头”的无奈困境,我认为习作素材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作文难,作文难!”这是学生的肺腑之言。不少学生怕作文,问其原因,不约而同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也没有写作文的渴望。其实不然,只是他们没有重视关键的一点——从生活中去积累作文素材。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内容的主要来源,作文欲望与激情也来源生活实践。教师要使学生有写不完的内容,有强烈的作文欲望,就必须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获取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

  虽说如此,但需教师在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时候,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那么,在积累材料的时候如何进行观察的指导呢?

  1、集中注意,观察全面。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时的方法单一。这时,就需教师启发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在学习了小语第七册《猫》这一课文时要求学生去观察一只小狗,就不仅要观察它的样子,还须指导学生用耳朵去听一听它的叫声、呼噜声;用手去摸一摸它,感受一下它是否温顺;花更多的时间去注意它吃饭、睡觉、玩耍、看到陌生人时的动作,更应要求学生重视去体会它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粗略地看看,不全面地观察,就会留下片面、不鲜明的形象,造成作文内容不具体、不生动。

  2、观察有序,有侧重点。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所呈现的状态不一,有的不胜变化,有的则变化万千。因此,针对不同的事物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观察景物,可指导学生按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即由远及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去观察,或许立足于一点,按先中间再周围的顺序去观察。而观察动态,就应指导学生按事物的发展,有重点地观察,哪一个阶段是重点,这个阶段的重点又是什么。如果面面俱到,不加以区别对待,观察就杂乱无章、重点不突出。

  3、运用比较,捕捉特点。

  各种事物之间都具有个性差异,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当然事物也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因此,指导观察时:还要在全面细致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认真分析比较,捕捉其特点。如对月亮进行观察,就要指导学生观察对比,得出月亮在一年中的变化,在一月中的不同样子,抓住特点,在头脑里留下一个准确的形象。

  4、加以想象,拓宽思路。

  如果将观察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比作是铂金项链,想象则是钻石上的坠子,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小语十一册第四组的漫画时,就不光指导仔细观察图上内容,更应该启发学生通过图上内容加以想象:作者为什么把砍树人的头画成一截树桩?啄木鸟停在砍树人的头上说明它在想什么?它的“这截树桩里一定有虫!”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什么?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通过一连串的想象,学生的思路拓宽了,不再只有图上内容,内容更加丰富了,而漫画中耐人寻味的含义也了然于胸。

  二、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有道是:“见多识广。”阅读是作文内容的又一重要来源,通过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学生可以间接地积累到诸多平时生活中见不到的事物,学到许多生活中获取不到的知识,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读懂所读的每篇文章,积累文中的精彩词句、段落;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摘抄一些妙言佳句,以备不时之需。

  古人云:集腋成裘,积沙成塔。这句话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习作贵在积累,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让孩子们不断地从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中留心观察,从所有有字之书中去汲取精华,就一定会让孩子们习作时不再无内容可写,彻底走出“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苦苦咬笔头”的无奈困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师应扮演的几种角色    下一篇:绘本阅读:送给学生纯真的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