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同课异构的思考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三胡乡中心小学 汪键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正由简单的模仿发展到本质上的创新。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这次省特级教师送课下乡,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听取了4位名师的4节课,及他们所做的3个报告。在这次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同课异构中的“异”带来的不同教学方式、风格的复杂性和困惑,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请进来,总会有收获”本文我浅谈一下同课异构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是异构的形成要遵循平等。

  一方面任何教师不可能都具备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在“同课异构”实践中,由于对“差异”领悟不深,从而造成了教师与教师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任何教师不可能都具备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一定要避免“名师垄断”意识干扰,在民主的教学协商与对话的氛围中,让普通教者能够自主参与,群体参与,在时间的打磨和艰难的顿悟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在争论中明理,在交流中成长,在研讨中达成共识,第一时间使问题得以解决,培育出浓厚的“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逐步缩小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让普通教者的自主参与,群体参与,在时间的打磨和艰难的顿悟中,不断形成智慧碰撞,让个人智慧融入到集体智慧之中,在专业协助和理念共享中产生异构预设,这次我乡的杨辉宇老师做为一名普通执教者,能过多次打磨,集体观课评课,让她快速成长了起来。

  思考二---是教材的激活要遵循灵动。

  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不同的执教者,面对同样的教材文本,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桥接。因此,我们在对教材的激活中,要将教材概念化的知识通过最简洁、最科学的教学设计架构,让学生形成认同感和正确的认知趋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努力使我们教者手中的“教本”成为学生的“学本”,为形成和谐流畅的师生课堂互动氛围埋下伏笔。同样,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更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有激情的的生命个体,他们在对接文本,理解教材时又会有自己一番独特见解和观点。我们教者更需要尝试站在学生的思维起点,揣摩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教材的激活增加新的解读元素,形成科学全面的教材分析。

  思考三---应促进教师间的信息交融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人们为了适应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必须随时地、不间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知识传递、知识交流与互补等主动行为。知识又是传递运动内容的一种信号,人们的智力开发要靠信息去触发。只有在大量的、新鲜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场中,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和创造力获得形成、发展和充分开发。而少量的、封闭的、低档的信息,只能使人的智能和创造力被动地适应客观世界,并且长期停留在可怜的低水平上。在学科相互渗透、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师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相互开放、相互借鉴、共同研究中,实现了合作的互惠性,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从传统教学的孤军奋战转变到集体作战。这也是进行“同课异构”活动的一条简洁有效的方式。

  思考四---开放的反思要遵循理性。

  “教而不思则罔”,这指出了反思在教师的成长中的重要性。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我们认为教学后进行反思更为重要。教后反思主要是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在同课异构中,我们既要看到教学过程的亮点,也要面对出现的缺点。应该通过集中会诊的模式,借助精细的分析,寻找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以及自身教学与他人教学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教者自身教材整合能力与教育理解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适应变化中的教学需求。

  总之,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在于教师在这一教研活动中,能否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其专业水平的提升能力。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同”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让教师在“同课异构” 活动中,较有所获。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均衡教育和自身的专业成长服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问    下一篇:也谈小组合作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