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师在上《品德与生活》课程时应根据主题内容,注重实践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主体体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生活。
  布鲁姆说:“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材料。”《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性较强,儿童则具有新奇、好动的特点,课程本身与受教者所具备的这种特点使得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让学生感到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从体验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以致用。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在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认识、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讲比较少。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当好小主人》这一课时,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孩子们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爸爸单位的同事打电话来,请你转告爸爸给他回个电话。表演后,又让孩子们讨论接电话的技巧,由于自己身临其境,孩子们很快总结出如下的技巧:“电话铃响2~3声时去接比较好”;“记录电话号码时最好重复一遍”;“接听电话开始要问‘您好’”,“结束要说‘再见’”;“为尊重对方,最好等对方说完再见后再挂电话”……等等。
  教学效果表明,这种将现实生活或劳动环境移到教学课堂中,并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萌生真正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从而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基本的生活礼节,强化道德行为。
  二、模拟表演,让学生认识生活。
  有些体验、经验和知识是难以获得身临其境去学习的机会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模拟表演,让学生经历仿真性的学习活动,让表演者和观赏者都卷入到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模拟表演中认识生活,人人在活动中受教育,从而获得这些体验、经验和知识。由于模拟表演活动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满足学生表现欲望的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我在教《学会做客》这一课时,在让学生观看完课件后,按四人一小组讨论小动物们参加小熊的生日晚会时是怎样做客的,然后再分角色进行做客游戏表演,做客的孩子带着自己的礼物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在做客的同时播放《生日快乐》歌。在这样的情境里,孩子们尽情地表演自己做客的角色,做客该有的礼节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做客的礼节。在最后关于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的评价中,孩子们还知道了做客是一门很有礼节的学问,学会了如何科学地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
  三、自我展示,让学生感悟生活。
  低年级学生好动,对自己要动手做的事物更感兴趣,能从动手制作体验生活的乐趣。因此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如“春天的歌”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树苗和种子,在学生认识一些树苗和种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种树苗和播种子,并以画的形式来赞美春天。通过动手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希望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大家的认可中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在教学中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突出其个性,张扬其个性。如“今天我当家”主题活动,可通过“烹饪展示会”来了解孩子炒菜情况,还可以设计“露一手”活动,让学生现场做一做,讲一讲自己的拿手好菜,把课堂作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艺,体验成功。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应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密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生活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不断提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健康地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下一篇:在生活中培育思品之花
推荐资讯